上周一本欄「關注監管層表態避跌市」一文指,「儘管過去一段時間,管理層通過擴大融券、限制傘形信託,以及加快新股發行節奏,同時券商大規模下調兩融抵押品折算比率等手段,對市場流動性的調節沒太大的影響,股市仍在上漲。但必須觀察到的是,監管層對股市加槓桿態度的轉化。」
一周過去,A股上證綜指累計下跌5.31%,結束連續八周上揚。國際大行同時調低對A股評級,摩根士丹利將MSCI中國指數評級從增持下調至持股觀望,加劇小股民投資恐慌,使市場擔心A股「牛市」是否步入尾聲。受累於A股下跌,港股國企指數上周最多曾跌4.6%。
不過,「未來保持長期牛市的勢頭不會改變。」改革牛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可為經濟轉型、國企改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金融改革如發展直接融資、註冊制改革等提供重要的歷史機遇。經濟探底,政策加碼寬鬆,改革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促進股市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這一邏輯沒變,「改革牛」趨勢仍在。
調節市場供求 降低槓桿
而監管層需要的是「慢牛」,並非「瘋牛」。因此,當「槓桿牛市」透支了改革預期的時候,適當調節市場供求、降低槓桿,以輿論引導等市場化手段調控,抑制過度投機,調整行情節奏,讓改革牛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直到經濟「新引擎」在資本市場的培育下出現,則很有必要。
因此,股市短期調整,是為了今後股市更健康發展。事實上,對投資者來說,上周股市大跌無疑是一次深刻的風險教育。隨着上周股市大跌,不少新入市的股民被套牢,新開戶數結束了連續6周的上漲。
現時市場對牛市的預期已大受政策調整和股市大跌影響,因此,短期而言,市場與監管層的博弈將導致市場震盪,從而加大了股市的波動性。 ■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