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人 資深傳媒人
最近,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撰寫題為《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的文章,闡述了基本法和人大決定所確立的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內涵,強調香港社會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行政長官普選的制度自信,希望在主流社會均傾向普選達成的形勢下,反對派順應民意,審時度勢,作出明智抉擇,讓香港民主發展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張曉明作為中央政府和香港聯繫溝通的首席代表,他絕不會無的放矢,文章中的每一句話,都經千錘百煉,言之有物,這是一篇不卑不亢、切切實實講道理的文章。
準確地說,張曉明的文章有三個重點:一、普選並沒有國際標準,提名委員會是最公正的方式。二、普選必須合乎香港社會的實情;三、普選必須合憲並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進行。
普選沒有國際標準
事實上,由於各國各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世界上並沒有統一適用的政治制度包括普選模式。也就是說,普選並沒有國際標準,只要是一人一票便是普選,這是眾所皆知的常識。曾經有一位激進的學聯領袖說,沒有篩選的普選就是真普選,否則就是假普選。說出這種不經大腦的話的人實在不配為大學生,因為,香港特首選舉屬於地區首長的高規格選舉,類似的選舉是沒可能不經篩選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台灣的市議員初選保證金加登記費就要新台幣60、70萬元,部分選區甚至設下兩百萬元保證金的天價。如果是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根本就沒資格入閘,這也是篩選的其中一種方式。
至於其他種種篩選方式可謂數不勝數,在美國,總統是由選舉人團間接選舉產生。歷史上曾出現過四次候選人贏得多數選民選票卻輸掉選舉人票而落選的情況。這算是真普選還是假普選呢?如果說,沒有篩選的普選才算是真普選,那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真普選的存在。再說,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提名委員會由四大界別等比例組成,即工商、金融界300人,專業界300人,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300人,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代表、鄉議局代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代表共300人。在這一千二百人中,除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代表約二百人外,其餘一千多人大都是沒有明確政治立場的無黨派人士,難道這還不算最公平最民主的篩選方式嗎?若是說,必須保證反對派能成為候選人的篩選制度才算是公平,那置四大界別的代表於何地呢?難道反對派大晒?親西方人士大晒?漢奸洋奴大晒?
與中央對抗的人不能擔任特首
「古往今來,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中央政府都不可能允許與其對抗的人擔任地方行政首長。」這既是政治標準問題,也是法律標準問題,還是政治倫理問題。實行普選不但是香港社會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同時涉及香港的前途和國家安全問題,當中容不得一點疏忽及苟且。如果讓一個心懷叵測的人渾水摸魚當上行政長官,那無異是在香港社會埋下一顆原子彈,事實上,西方民主並非萬能聖藥,若香港和社會主義祖國背道而馳,不但無助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正常管治,同時會影響國家安全和「一國兩制」的發展,將香港引上一條無法回頭的死路。因此,確保選出港人擁護、中央信任的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與中央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實行良好管治的必要條件,符合香港民眾的根本利益和福祉。因此,普選必須合乎香港的實情,是無可厚非的。
香港政治環境惡劣,雖然,絕大部分香港人是愛國的,但當中魚龍混雜,既有渾水摸魚的政治流氓,也有死心塌地為西方霸權搖旗吶喊的洋奴漢奸;更有小部分不知天高地厚的「港獨」癡人,這些人利慾薰心,幾近瘋狂,完全忘記了香港不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習近平主席曾明確指出,辦好香港的事情,關鍵是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切實尊重和維護基本法權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普選制度,不能簡單地與外國類比,而一定要把它放到「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所確立的大的制度框架內考量。
普選是切實可行的好制度
事實上,今日中國已取得的震驚世界的巨大成就,雄辯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國兩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打破了曾經出現過的許多悲觀預言。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絕非「袋住先」的權宜之計,而是香港歷史上最民主的制度,而且是最適合現階段香港實際情況的制度,是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制度,是切實可行的好制度。
老實說,反對政改方案的人並非低能兒,張曉明文章中的道理他們不會不懂,只是這些人心懷叵測,根本不願意理性溝通。你說道理,他說歪理;歪理說不通,就借民意去對抗;民意不在他們那邊,就去跪求洋人出手來嚇唬人;當洋人也幫不了他們,他們只有滿地打滾耍無賴,把一夥人綑綁起來阻擋香港民主的發展,企圖以僅僅過立法會三分一的票數去否定七百萬人應有的普選權利,事實擺在面前,這就是典型的打着民主旗號去反民主的行為。張曉明的文章如果能讓他們有所覺醒,那是他們的造化;若執迷不悟,只會淪落為香港民主進程的千古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