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香港能夠在回歸後短短18年,通過中央和特區各界的共同努力,民主政制走到今天這一步,不僅是港人的驕傲,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港人應珍惜現有的一切,珍惜經過長時間努力推出的政改方案。正如張曉明主任所說,政改方案的合憲、民主、正當、穩健性符合選民的期望,全體港人應對落實普選充滿自信,推動香港民主發展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重要文章,指出對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樹立一種自信:堅信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普選制度不僅是香港歷史上最民主的制度,而且是最適合現階段香港實際情況的制度,是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制度,是切實可行的好制度,不僅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同時具有合憲性、民主性、正當性、穩健性的四大優點。他表明反對派所說的「國際標準」是誤導公眾的偽命題,世界上沒有統一適用的政治制度包括普選模式,而實行普選制度的國家其選舉制度也不盡相同,對選舉權尤其是被選舉權做出合理限制是必要的,因此最重要的標準是看該制度是否符合地區的實際情況。張主任呼籲各界維護特首普選制度,尤其是在回應種種惡意攻擊之時,應當多一些理直氣壯。
特首「愛國愛港」具有正當性
政改進入關鍵階段,張曉明主任的文章一針見血,激濁揚清,指出政改方案合憲、民主、正當、穩健四個特徵更具有高度概括性,清晰指明普選制度的最大優勢,當中值得一再探討的,當屬「正當、穩健」兩點。「正當性」主要針對「行政長官是否堅持要愛國愛港人士擔任」這一點進行闡述,具體延伸為當選的行政長官是否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標準、是否會與中央對抗,破壞國家和香港的關係。
特首要「愛國愛港」具有重要意義,直接關係到特首普選制度的設計。只有深刻明白其內涵,才能真正明白為何目前的行政長官普選制度是最佳的民主方案。在特首普選的程序設計上,需要確保選出的特首尊重中央政府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的權威性;特首管治香港時,須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包括保證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發展利益等。普選制度必須要有權威法律的授權,也就是在憲法、基本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框架下執行,這個規定是合理合情的,不僅在法律上具有「正當性」,同時在實情、道德、倫理上都具有「正當性」。
維護社會穩定是必要條件
「穩健性」則指在推進普選時,維護社會穩定之必要性。行政長官普選是香港民主質的飛躍,對香港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方案的穩健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藉政改衝擊香港的憲政地位、挑戰政府、衝擊法治都不可能成功。脫離香港現實空談理想,提出極端、激進、不切實際的「偽民主」,對香港發展只會有害無益。
目前反對派口口聲聲以「真普選」為口號,不斷「綑綁」聲明要否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框架下的政改方案。他們罔顧香港現實和民意,拒絕參與政改諮詢,不斷歪曲目前的政改方案並非「真普選」,故意誤導市民、挑撥是非、進一步分化社會。事實上反對派提出所謂「真普選」,脫離實際,動搖社會基礎,破壞社會的穩健性。所謂的「真普選」方案,其實是要推選出與中央對抗的特首,將香港置於危險的邊緣。
走具香港特色的政改之路
政改方案在保障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進行,才能保證政改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如果政改令香港動盪不安,甚至破壞中央與香港的互信,那麼方案就不適合香港的現實,稱不上最佳方案。因此方案既不能過於保守,使得普選不能充分展示民主;也不能過於激進,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既要符合憲法、基本法的精神,又要順應民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維護社會的穩定、保證香港可持續發展。
香港具有獨特的發展歷史與現實狀況,最適宜的政改方案是具有香港特色的。反對派聲稱的所謂「國際標準」,想將西方的經驗照搬過來,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每一個國家、地區所走的路,受歷史背景、社會發展狀況、文化、民族、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沒有一個地區可以複製。英國的政治制度與美國的就不盡相同,那麼英美的選舉孰真孰假呢?事實是選舉根本沒有所謂「國際標準」,關鍵在於能否推進社會進步,是否保障民眾享有民主權利。
綜上所述,特區政府公佈的政改方案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是在穩定社會的前提下,最民主進步、最穩妥的方案。反對派仍然「不收貨」,處處與政府唱反調,打輿論仗誤導市民,分化社會,不利社會各界在政改問題上達到共識,影響大眾對於政改如期通過的信心。現在香港最需要聽到更多正面、肯定的聲音,令市民從爭吵對抗中解脫出來,「撥開迷霧,重見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