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主導、三間大學合辦的最新一輪政改滾動民調顯示,支持和反對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的比率,進一步收窄至相差2個百分點。多名立法會議員昨日認為,民調結果出現變化屬正常,民調的問卷內容設計也會直接影響到調查結果。
中文大學、港大和理工大學合辦的政改滾動民意調查,在本月5日至9日電話訪問1,130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昨日公布的結果顯示,有42.3%受訪市民支持方案,較上次跌0.6個百分點;反對的,則升至40.3%,較上次多0.5個百分點,兩者相距僅2個百分點,為4月底調查以來差距最少的一次。
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主席李慧k表示,她留意到其他機構進行的民調,如「政改民意關注組」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一受訪者支持立法會通過方案,反映不同機構所做的民調有所不同,而民調結果出現變化實屬正常。未來,她會繼續爭取更多市民支持方案,「有票投,好過無票投;500萬名市民投票,好過1,200人投票。」
民調字眼形式 直接影響結果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認為,不同民調結果有很大的差別,相信市民本身有判斷力,不會輕易受到一兩個民調所影響。他在過去一段時間落區呼籲市民簽名時,街坊均表示支持通過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認為由500萬名合資格選民所選出來的特首,將會更願意聆聽市民的意見。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認為,民調的問題字眼、形式以至調查時間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民調的結果。在評價一項民調時,必須小心分析及研究,不能隨便拿一、兩個數字就作出最終的判斷。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支持」與「接受」兩個字眼,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演繹,民調機構如何分析原始數據,會直接影響民調的結果。他強調,民調只以抽樣方式訪問約1,000名市民,但全港有500多萬名選民,「1,000多人,如何反映到所有民意,實在值得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