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某些地方的所謂改革策略,朱文臣為中小企業發聲道,「長期以來,企業選擇到某地發展的原因不外乎是當地有豐富廉價的勞動力或較為優惠的土地、稅收等政策,有些方面的確需要規範,但在經濟下行時同時收緊財稅、貸款等政策,企業將被迫承受枷鎖重重勒緊的窒息感,『下猛藥』並不能代表改革進行中,也治不了經濟下行的『病』」。
他續指,近期得到大力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互聯網+」等新興經濟發展模式,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顯現成效,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深陷困境難以自拔,恐怕等不及分享新模式帶來的利益增長點就關門倒閉了,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他建議,改革也應有節奏地循序漸進,規範需錯開時間進行,首要的還是需採取措施,遏制經濟下滑的趨勢,或可採取政府撥款購買服務的方式增加市場活力、降低資金價格,給企業一些緩衝,給改革一些時間。
新制度別一股腦全推出
朱文臣提醒記者注意,李克強總理提到「要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總理這樣講,正是政府已經意識到地方有些部門沒有做到平衡,而是在經濟下行期下猛藥扼殺企業活力。朱文臣反覆強調,改革發展有自身節奏,「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是一個常規問題。」朱文臣分析指,目前是企業最困難的時期,對企業應該是更多的支持而不是「收緊」,新制度一股腦全部推出,這樣做的結果是「套在企業脖子上的枷鎖同時拉,將企業『勒死』」。 他認為,應合理把握舊制度廢除與新制度出台的時間節點。「在錯誤的節點上出台了新的制度,其結果必然是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