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品嚐北京水餃時,被其濃厚的北方特色所吸引,勾起我在清華的膳食回憶。
清華得政府補助,校中的膳食相對較為便宜,但質素絕不含糊。當時,我早餐習慣喝豆漿、加兩根油條,或一塊油餅。當時的價格是豆漿0.5元,油條一條0.3元,油餅0.5元。所以一頓早餐不超過1.5元。
午餐和晚餐,如果只吃素菜,一般不超過2元。吃帶肉的,一份2元至3元。米飯以O為單位,一O0.25元,一般學生吃3O至4O,即是1元。一頓午餐晚餐,基本上不會超過五元。所以一天的膳食費,不會超過15元。如要加菜,例如雞腿、豬手等等,則另作別論。
菜式多得患選擇恐懼症
由於學生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所以清華每一個食堂,幾乎都能找到中國的八大菜系─魯、川、蘇、粵、閩、浙、湘、徽,任君選擇。也許是可供選擇的菜式太多,有些時候會患上選擇恐懼症!如與好友歡聚,可以前往能點菜的餐廳,例如紫荊園、觀疇園、荷園等,價錢十分合理,一套烤鴨只需40多元。另外,芝蘭園有自助餐,每位15元,食物種類與質量俱佳。
有趣的是,每逢十一、五一,學校都會派發價值3元的加餐券,學生憑證領取。當天的食堂便會看見三五成群,使用加餐券購買不同的食物,然後共同分享。當然,我也會加菜,平常吃2款菜,當天則會吃4款;或者買雞腿、香腸等等,實一樂也。
夏喝綠豆 冬喝小米
北京沒有廣式老火湯,我初到北京時很不習慣,不過後來也習以為常了。一年365天,清華食堂都會有免費湯,冬天時是小米湯。小米古稱稷或粟,亦稱作粱,呈黃色,用它熬成的湯也是黃色。《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夏天是綠豆湯,《本草綱目》說綠豆厚腸胃,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中醫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從這點來看,清華的膳食安排,也是順應四時變化,注意學生的健康。■劉繼堯
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生(2004-2007)
浸會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