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距離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還有十天左右時間,中央一直有誠意、有決心在香港落實普選,這是700萬港人有目共睹的,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民意大勢所趨。反對派冥頑不靈,仍揚言要否決普選方案,企圖把政爭無休止地拖下去,讓香港難以集中精力謀發展,受苦的還是廣大香港市民。
香港人都知道,在港英管治時期,英國人根本就不會給予香港人任何民主,更不會讓香港人坐到管治的重要位置。英國派來的港督,掌握行政大權,掌握軍權,兼任立法局主席,立法局坐滿了官守議員和委任的非官守議員。行政局裡面,匯豐銀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的大班和馬會的主席,永遠是當然成員,當港督的顧問。港英警察打死華人小販,是等閒小事。
中央堅守諾言 依法推動普選
回歸後,在「一國兩制」下,中央嚴格執行基本法,遵守基本法中允許香港落實普選的諾言,揭開了香港特區逐步走向普選的新里程。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根本就沒有普選的安排,只強調行政長官由選舉或協商產生,是基本法45條明確寫明香港特首最終由普選產生。同時,鄧小平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前強調,香港特區要由愛國者管治,以確保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鄧小平抓住了三個重要問題:一是實行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原則;二是正確理解高度自治原則;三是制定一部體現「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法。
在此基礎上,中央在制訂基本法的時候,寫明了香港最終會有普選,但普選應循序漸進,要結合香港的實際,要由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以民主程序產生行政長官的候選人,再進行「一人一票」選舉。這說明,香港的普選權利是中央賦予的,中央有誠意、有決心落實普選。因為這樣的普選,體現了國家的統一,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也體現了香港的高度自治,有利於700萬香港人透過這個機制參與管治 。
防止急進普選給香港帶來災難
中央給予香港的普選,也考慮到普選要有利於落實「一國兩制」,有利於維護香港同胞的利益,有利於資本主義制度在香港運作,能夠保障香港繁榮穩定、安居樂業。環顧世界各地,特別是亞洲地區的普選經驗證明,過於急進,一步到位,往往沒有好結果,只會造成集團或者族群爭奪利益,互相對抗,最後政局動盪,流血不斷,嚴重損害經濟,也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
所以,為了確保香港「一國兩制」持續成功,基本法安排了循序漸進的步驟推動普選,設計確保各階層均衡參與、利益兼顧的選舉制度,為普選營造和衷共濟的氛圍,確保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能得到包括中央和香港在內各方面的接受,避免因普選而滋生社會動亂。
但是,回歸18年來,反對派一直無視香港回歸祖國的事實,不斷搞違法抗爭,干擾歷任特首的施政,就是因為這些特首都是按照基本法選舉產生的,體現了愛國愛港者治港的精神。這一次政改的爭論,反對派開宗明義,就是以對抗中央者能不能當特首作為判斷「真普選」或「假普選」的標準。反對派要拋開基本法,以違憲違法的手段,爭取他們心目中的「真普選」。
他們爭取的所謂「真普選」,打着「公民提名」的旗號,實際上是拋開基本法另搞一套,他們要把香港變為一個政治實體,不惜把香港的繁榮穩定、安居樂業作為賭注,來個玉石俱焚,更是為了與外部勢力勾結,把香港變成顛覆內地制度的橋頭堡,把「顏色革命」的禍水引向內地。
否決政改香港永無寧日
反對派現在最擔心的是,落實了普選,行政長官認受性高,民意支持率高,意味着反對派沒有理由反對政府,破壞經濟民生的行為不可能繼續下去,他們也就沒有了政治生存空間。所以,即使現在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設計的普選方案,是香港當前歷史時空下最好最民主的方案,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反對派仍一意孤行要綑綁否決,要剝奪500萬選民的「一人一票」的普選權。
反對派現在口口聲聲要爭取「真普選」,其實是為了把否決普選的責任推倒中央身上,好讓他們繼續操弄普選議題,挑撥港人和中央的對立,進一步撕裂香港社會,讓香港永無寧日,社會高度政治化,任何經濟民生建設停滯不前,香港除了普選、政改之外,什麼都不用幹,也幹不成,這樣的香港還有希望嗎?港人還有出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