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
當前社會有部分人認為,反對派堅持否決政改方案是為了追求符合其「民主理想」的最佳方案。甚至有建制中人在勸說反對派議員時也苦口婆心地表示:尊重他們的理想,但希望一步一步來。一時間,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似乎成了為堅守政治理想、捍衛自身理念,上不惜與中央和特區政府硬碰硬、下不惜承受巨大民意壓力的「悲情英雄」。事實果真如此麼?當然不是。他們堅持否決政改方案,是表面上追求民主、實質上維護一己之私的最好證明。
否決政改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回歸以來,反對派一直高舉爭「民主」、「普選」的大旗,儼然是獨佔「民主專利」衛道士,既撈取無數政治資本,也蒙騙相當一部分善良的市民。殊不知,普選不是高叫民主口號的反對派的「發明」,而是中央在制定香港基本法時所作出的莊嚴承諾。任何尊重歷史、不抱偏見的人都不會否認,真正想在香港落實普選的民主派,是中央而不是香港反對派。現在,距離2017年落實普選只有一步之遙,500萬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的機會就擺在眼前,那些長期披着「民主」外衣的反對派議員坐不住了,他們百般阻撓政改宣傳,揚言在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這和他們所聲稱的「追求民主理想」精神豈不背道而馳?
事實上,反對派堅持否決政改方案,是表面上追求民主、實質上是維護一己之私的最好證明。
其一,反對派口口聲聲說「普選要讓市民有真正選擇」,實質上是擔心自己的黨派或代理人無法「出閘」選特首、問鼎特區最高管治權。不管市民接受與否,只要不能確保自己的人「出閘」,任何方案都不是所謂「真普選」,反對派就一定要「堅決否決」。
表面追求民主 實質維護一己之私
其二,反對派更擔心的是,政改方案如果通過,2017年普選特首成功落實,他們就失去了爭取「民主」的道德高地和政治光環,失去了撈取政治資本的法寶,也失去了與中央和特區政府對抗的本錢。有反對派議員直言不諱宣稱,一旦未來特首獲得普選的民意授權,推行政策將更加暢通無阻。這赤裸裸地暴露了反對派排斥普選的真正原因:擔心普選產生的特首會強勢管治,從而壓縮自己的「搞事」空間。
其三,反對派議員公然漠視主流民意否決政改,是擔心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流失基本盤,失去議席。為了迎合其支持者、討好近年冒起的本土激進勢力,從而確保自己的政治利益,反對派議員寧願置香港700萬市民的福祉於不顧,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否決政改方案。
從現實角度看,特區政府按照全國人大「8.31」決定框架提出的普選方案,合憲、合法、合情、合理,是當前時空背景下符合民主原則的最佳方案。反對派不接受這個方案,堅持完全違背基本法的「公民提名」,試圖將對抗中央的人送上特首寶座,想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這種脫離「一國兩制」的「民主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
退一萬步講,即使真有個別反對派議員有自己的政治信仰,且不在乎政治理想是否能實現,也決不能逆民意而動,這是從政者最起碼的政治倫理和道德底線。反對派既然打着「民主」的旗號,就應該明白民主社會最基本的邏輯是以民意為依歸。多個民調已清晰表明,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多數市民期盼2017年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反對派議員如果認為民意與自己的政治信仰產生矛盾,應該選擇辭去立法會議員的職位。如果公然與民意為敵,堅持留在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那就是以一己之私騎劫全港700萬市民的利益,這種打着「民主」旗號反民主的行徑,不僅霸道,更是無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