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何百里重臨香港 傳承嶺南畫派藝術


放大圖片

由天一畫會主辦的《藝賞自在》何百里七十壽慶-「自在軒」暨門人藏畫展早前於香港大會堂舉行。何百里是嶺南畫派的第四代傳人,自幼跟隨胡宇基學習嶺派技法,二十一歲便舉辦個人作品展,正式踏入香港藝壇。適逢今年是何百里七十大壽,他在本月上旬,重臨香港大會堂舉辦展覽。是次畫展不僅展出其畫作,更展出其畫室「自在軒」的藏畫,當中包括水墨畫作及書法作品,觀眾可一飽眼福。而是次展覽更把何百里首屆個展作品《榕蔭放牧》重新展出,極其珍貴。

嶺南畫派主張「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以西方繪畫藝術之長來改造傳統國畫。談到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分別,何百里指,唯一能分辨中西畫作的就是中國畫具有內在美,能領略到畫中的真善美才是藝術所在。席間,何百里的兒子Eric提到,從小就感受父親對藝術的熱誠,兒時跟隨父親畫畫,對蚞ヶ|裡栽植的牡丹玫瑰寫生。有次駕車時看見滿天紅葉,才明白秋天紅葉點綴的那種景致和陶醉之情,又祝賀父親畫展的「曦望」系列能有新的突破。中聯辦九龍工作部何靖部長更稱第一次看到水墨畫是如何運用筆墨將光和影展示出來,大讚何老師「好洁v。

這是一次極為特別的展覽,梳理了何百里的藝術成就,同時亦是一次藝術的傳承。從參與展覽開幕禮的人流可以感受到:嶺南畫派不僅是一個藝術史的名詞,同時也是香港藝術的當下與未來寫照。嶺南畫派在香港特殊及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有何百里這樣的藝術家不斷創新開拓,顯示出日久彌新的獨特氣質,而這一切,也成為未來嶺南畫派在香港繼續發揚光大的新突破、新嘗試。

文: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梁文玲

相關新聞
PMQ成績理想 商戶冀望續租 (2015-06-13) (圖)
本地設計受追捧 (2015-06-13) (圖)
建築公司隱匿其中 (2015-06-13) (圖)
走東走西:精神病藝術家 (2015-06-13) (圖)
何百里重臨香港 傳承嶺南畫派藝術 (2015-06-13) (圖)
書中自有黃金屋 別有洞天藝語間 (2015-06-10) (圖)
資訊泛濫削弱聯想力 (2015-06-10) (圖)
綏寧歡慶四月八 苗家姑娘美如畫 (2015-06-10) (圖)
好去處:「Made in Hong Kong」「工.藝」社區新對話 (2015-06-10) (圖)
Google虛擬博物館 高清展品一覽無遺 (2015-06-06) (圖)
走東走西:戰爭包袱 (2015-06-06) (圖)
《茶花女》免費在港獻演 (2015-06-06) (圖)
康文署首推「博物館節」 (2015-06-06)
西安碑林頻現「則天新字」女皇文化新政探秘 (2015-06-03) (圖)
武周墓誌均含則天新字 (2015-06-03) (圖)
新字入佛經 遍傳全國 (2015-06-03) (圖)
則天新字歷史意義尤為重要 (2015-06-03) (圖)
武則天為反貪發明漢語大寫數字 (2015-06-03) (圖)
第二屆「石景宜博士杯--華夏書畫創作大賽」面向全球徵集作品 (2015-06-03)
湯祝萍:沈繡之美,中西藝術交融的無盡 (2015-05-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