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人都想成為喬布斯(Steve Jobs),但偶像台上的一分鐘光芒,亦是台下的十年苦功。如果說《喬布斯傳》是關於這個傳奇人物的規整的正傳,那《成為喬布斯》則多了一些人性溫暖。作者之一史蘭德與喬布斯相熟二十五年,在這本由他主導撰寫的書中,他生動述說喬布斯的故事,更加入不少外人不知道的小故事,比如那場著名的史丹佛大學畢業演講,原來也曾讓喬布斯無比緊張。本版截取《成為喬布斯》書中片段,以饗讀者。 ■文:史蘭德、特茲利
2005年6月16日早晨,喬布斯緊張地醒來。事實上,根據蘿琳所說的,「我幾乎從沒看過他這麼緊張」。
大師難得緊張
喬布斯是天生的表演者,他將商業簡報提升至一種接近高級藝術的程度,但他如此緊張的原因是這一天要對史丹佛大學2005年的畢業生演講。史丹佛大學校長約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數個月前向他提出邀請,喬布斯沒考慮多久就答應了。他不斷收到演講邀約,也總是拒絕。事實上,他因為太常受邀做畢業演講,蘿琳和其他擁有大學或研究所學位的朋友之間甚至流傳着一個老笑話:喬布斯要是答應一場畢業演講,一定是為了終結其他邀請,還可以一天就拿到博士學位,不用花上好幾年。但是說穿了,拒絕邀請純綷是投資報酬問題:比起其他事情,如精彩的麥金塔世界博覽會、高品質產品或是陪伴家人,會議和公開演講的報酬實在少得可憐。「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如何運用時間,」庫克說,「你會發現他幾乎不出門旅行,也不像其他執行長那麼常出席會議或聚會。他想要的是回家吃晚飯。」
史丹佛大學卻不同,雖然在史丹佛大學演說並不會讓喬布斯成為喬布斯博士(史丹佛不頒發榮譽學位)。首先,他不必出遠門,也不會錯過在家晚餐,因為他從自家開車到史丹佛大學只要七分鐘。更重要的是,他理解史丹佛大學和矽谷科技圈之間的緊密連結。史丹佛的教育是一流的,而他幾年來所遇到的教授都是頂尖水準,比如柯林斯。即使他自己是中輟生,卻向來樂意在聰明的大學生身上花時間。「他只打算做一場畢業演講,」蘿琳說,「如果他要演講,一定是去史丹佛」。
事實證明,撰寫演講稿是個燙手山芋。喬布斯和幾個朋友討論過該說什麼,他甚至還向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請教,但都沒什麼結果,所以最後他決定自己寫。他花了一個晚上寫草稿,接着開始拋出想法,與蘿琳、庫克以及其他一、兩個人討論。「他真的很想把這件事做好,」蘿琳說,「他想在演講中表達他認為真正重要的事。」即使用字遣詞稍有改變,但演說結構是一樣的,他會用三個小故事總結他的核心價值觀。在演講的前幾天,他一邊背誦演講稿,一邊繞着整個家走來走去,從樓上的臥房到樓下的廚房。孩子們看着爸爸經過他們身邊,進入一種他在麥金塔世界博覽會或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前幾天也會出現的出神狀態。有幾次,他在晚餐時唸講稿給全家人聽。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那個星期天的早晨,一家人都準備好要前往史丹佛大學體育館了,喬布斯花了點時間找他的休旅車鑰匙,卻怎麼找都找不到,然後他決定不開車了,他要利用這短短的路程再練習一遍。等到全家人都塞進休旅車時,他們已經遲到了。蘿琳開車,喬布斯再一次調整講稿。他坐在副駕駛座,艾琳、依芙及里德則擠在後座。車子開往校園的路上,喬布斯和蘿琳拚命翻找各自的口袋及蘿琳的手提包,尋找之前寄給他們的貴賓停車證,但怎麼找也找不到。當他們駛近史丹佛大學,才發現應該要提早出門的。那個早晨有兩萬三千人湧進史丹佛大學體育館。平時要去體育館非常容易,因為它就位於國王大道上,不過畢業典禮當天,為了配合畢業生和他們的家人形成的繁忙人潮,許多道路都封鎖了。當他們終於進入校園外圍的尤加利樹林,也就是體育館的備用停車場時,蘿琳必須通過一個又一個路障。喬布斯愈來愈緊張,他擔心會錯過自己唯一答應的畢業演講。這一家人終於抵達看來像是通往體育館前的最後一個路障,一名女警站在鋸馬旁,對蘿琳揮手示意,要她停下來。她慢慢走向駕駛座那一側。「女士,你不能往這邊走,」她說:「這邊沒有停車位。妳必須繞回帕羅奧圖高中,在國王大道對面。臨時停車場在那裡。」「不,不,不,」蘿琳說:「我們有停車證,只是弄丟了。」那位女警盯着她看。「你不知道,」蘿琳解釋道:「這裡有畢業演說的演講人,他就在這部車上。真的!」女警探下身來,由蘿琳的車窗看進車內。她看見後座的三個孩子,優雅的金髮駕駛員,以及副駕駛座上穿着破洞牛仔褲、勃肯鞋和一件破舊黑色T恤的男人。那男人正擺弄着大腿上的幾張紙片,並抬頭透過他的無框眼鏡望着女警。女警向後退一步,雙手交叉在胸前。「真的嗎?」她抬起眉毛說。「是哪一個?」車上每個人都爆出笑聲。「真的,」喬布斯舉起手說:「是我。」
他們終於到達體育館,戴着方帽、披着長袍的喬布斯與亨尼斯校長走上講台,蘿琳和孩子隨同校長女兒到足球場上方的高級包廂。典禮現場帶着典型的史丹佛風格,混合着莊嚴與輕佻。有些學生戴着假髮、穿着泳褲行進,參加所謂的「瘋狂遊行」(wacky walk),其他則是單純地穿着普通的學士服,有幾個人打扮成iPod。
亨尼斯校長用幾分鐘的時間介紹喬布斯。他形容喬布斯雖然是個大學中輟生,但足以作為典範,彰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必要思維。亨尼斯校長選擇這樣的人來做畢業演講,學生感到非常興奮。喬布斯比那些畢業演講常客、愛擺架子的人更容易親近。喬布斯將水瓶塞進講台下的架子,開始發表演講。這場演講只有短短十五分鐘,日後卻是史上最廣為流傳的畢業演說。「......求知若渴,虛心若愚。我總是以此自許。現在你們就要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用這句話期許你們。求知若渴,虛心若愚。非常謝謝大家。」
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從年輕時,喬布斯就擅長說故事,但他過去所說的從來沒有引起如此熱烈的迴響。這段演說在YouTube上被點閱了至少三千五百萬次。十年前,社群網站不像現在如此先進和普遍,因此這段演說沒有辦法像在2015年的今天,在網路上延燒爆紅。但它逐漸受到肯定,被認為是真正卓越的演講,對於史丹佛體育館之外的全世界人類來說,也有深刻的意義。這場演講的普及程度讓喬布斯感到非常驚訝。「我們沒有人預想到這場演講會這樣大受歡迎。」當時在蘋果公司擔任公關主管的卡頓說。
如果是早幾年前,這場演講也不會引發同等的迴響或注目,但在2005年夏天,蘋果公司已東山再起,喬布斯的聲望也是。收入和獲利雙雙上升,股價也開始步入正軌。所有關於黑暗時期的看法,所有關於史賓德勒、史考利及艾米利歐的記憶都已煙消雲散,至少在一般大眾的記憶裡是如此。但喬布斯則一直把那段時間藏在腦海深處,提醒自己,如果蘋果公司不保持警覺,下場會變得如何。許多人深深覺得,喬布斯的成就非常值得欽佩。他不再是個年少得志的毛小子,他也撕下了江郎才盡的標籤,現在他以捲土重來的英雄之姿,推翻了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名言:「美國的人生沒有第二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