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發跡香港」:糅合歷史與藝術的創意廠房


放大圖片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學生以香港工業為題,製作一系列視覺藝術作品,從另一角度呈現香港工業的面貌。

香港近代工業發展始於19世紀末,戰後至1980年代一路攀升到達巔峰,改革開放後隨茈芠ㄓu序北移,香港迎來了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轉變。儘管香港早已從工業出口經濟轉型為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形態,但工業時代的拚搏精神依然長存市民心中。為了在創意工業復甦的今天,傳遞拚搏精神,日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聯手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香港文物探知館改造成一間創意工業廠房,於此舉辦「發跡香港」展覽,展期至9月13日 。■採訪、攝影: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發跡香港」展覽分為歷史與創意藝術兩大板塊。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系列有關製造業發展歷程的資料和圖片、口述歷史及訪談片段。但以上資訊均會以時下最時髦的方式出現在觀展者面前。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公眾教育及推廣經理李靄慈介紹說:「過往與歷史相關的展覽一般只以文字結合圖片作為媒介講述歷史故事。但我們希望在利用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現有文獻的同時,採用更為新穎活潑的方式,來吸引年輕人了解香港歷史。」

「工廠妹」的Instagram

你可曾想過,假如上世紀70年代的工廠妹便可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她們會抓拍哪些生活瞬間,在網絡圖片社區Instagram上與親人朋友分享嗎?李靄慈告訴記者:「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作為一個以保育及傳承香港歷史為宗旨的非牟利機構,長期致力於收集文件、圖片及做口述歷史完善香港的『歷史檔案庫』。今次展覽,我們在檔案庫中找到了十餘位當年工廠妹的口述歷史。其中一位現已五六十歲的受訪者表示,因為自己是家中大姐,當年在製衣廠工作可多勞多得,所以小小年紀就出來搏一搏。而另一些家庭條件稍微優裕的女工在訪談中提到,更傾向於在電子廠上班的原因是電子廠實行『三班制』,工人工資與工作量不掛u,四點多放工後還能出去跳舞或上夜校學習,所以較有吸引力。」

在獲取各種背景資料的過程中,策展團隊創意大爆發,讓工廠妹作主角,自行分析選擇進入製衣業或電子業的原因,繼而用展板呈現。參與布展的工作人員甚至收集了不少工廠妹們在工廠食堂開飯、在早期紗廠女工宿舍留影、與工友共赴野營以及前往麗宮戲院看戲的工作、生活照,配合Instagram「畫風」,還原那些年豐富多彩的工廠歲月。此外,展覽還採用了多媒體展示平台以營造WhatsApps簡訊對話香港歷史愛好者、著名收藏家、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的動畫,向觀展人介紹香港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未來設計師的工業情懷

走過歷史的漫漫長路進入主展區,等待大家的是約百件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視覺傳意高級文憑課程學生向香港工業致敬的視覺藝術作品。一學期的時間內,修讀視覺傳意高級文憑課程的380名同學透過網絡搜索、觀看影片、訪問家人鄰居等途徑,建立起自己對工業時代的印象,再轉化為創意藝術作品,向其他香港市民展現時代變遷的縮影。最終獲選參加展覽的成品分為平面及立體兩類,立體作品全部取材自線軸、紙箱及成衣。

來自山東,去年才在港讀書的內地女生孫莉莉用紙箱和燈泡製作了一個小型夢工廠。據她憶述:「創作前,我在網上看了很多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紀錄片和電影,被香江奇跡所吸引,令我覺得幹勁十足。那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每個人都充滿夢想,而且人們亦深深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夢想。有人的夢想是能給父母買台彩色電視;有人放棄學業去打工是希望供弟弟妹妹讀書,我將不同的夢想和當時流行的製衣業、塑膠花和電子業分別展示在紙箱四面,內置一盞小燈,用閃閃發光的夢想激勵人們努力的工作。」

而本港女生郭紫瑩,因為母親就曾是文華製衣廠的女工,所以拿到了更多第一手材料。郭紫瑩說:「媽媽從十五歲至三十歲都在文華上班。她們工廠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七,七成的女工中有三成『帶B女工』,兩成全職女工和兩成童工。童工要向鄰居借身份證才能出來做事。他們出糧的方式非常特別。每日放工時分,經理將工錢和工序類型單放在一個透明的袋子中交給女工,女工們為了賺錢養家,大多會爭取多幹活,連非自己所屬工序的工作也不放過。我以此為靈感完成了創作,提醒自己要吃苦耐勞、永不言棄。」

相關新聞
「發跡香港」:糅合歷史與藝術的創意廠房 (2015-06-17) (圖)
香港工業「知多D」 (2015-06-17) (圖)
愉景新城父親節獻禮 國寶級書法大師和志剛首度訪港 (2015-06-17) (圖)
「冊府千華-西域文獻保護成果展」國圖開展 于闐文《對治十五鬼護身符》長卷亮相 (2015-06-17) (圖)
PMQ成績理想 商戶冀望續租 (2015-06-13) (圖)
本地設計受追捧 (2015-06-13) (圖)
建築公司隱匿其中 (2015-06-13) (圖)
走東走西:精神病藝術家 (2015-06-13) (圖)
何百里重臨香港 傳承嶺南畫派藝術 (2015-06-13) (圖)
書中自有黃金屋 別有洞天藝語間 (2015-06-10) (圖)
資訊泛濫削弱聯想力 (2015-06-10) (圖)
綏寧歡慶四月八 苗家姑娘美如畫 (2015-06-10) (圖)
好去處:「Made in Hong Kong」「工.藝」社區新對話 (2015-06-10) (圖)
Google虛擬博物館 高清展品一覽無遺 (2015-06-06) (圖)
走東走西:戰爭包袱 (2015-06-06) (圖)
《茶花女》免費在港獻演 (2015-06-06) (圖)
康文署首推「博物館節」 (2015-06-06)
西安碑林頻現「則天新字」女皇文化新政探秘 (2015-06-03) (圖)
武周墓誌均含則天新字 (2015-06-03) (圖)
新字入佛經 遍傳全國 (2015-06-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