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美國加息預期、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及MSCI暫不加入A股至其新興市場指數等利淡因素下,加上中證監加強規範兩融業務,A股上周藉機大幅調整達13%,基於中國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A股的大幅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入市良機,我們認為進取型的投資者可以在基金配置的比例上,買入中國基金的比例可達致四成,以分享A股中線持續升市的前景。 ■東驥基金研究部
假設,有穩定收入、三十五歲、輕量家庭負擔與風險取向為進取型的李先生,決定動用三十萬元的資金,以一筆過的形式購買基金來捕捉不同地區及板塊的升浪,我們會建議他可善用平台服務,利用最低成本帶來最多選擇,而東驥研究部認為以下的配置較為適合李先生(見附圖)。
雖然MSCI暫不加入A股,「深港通」便不需急於推出,這必然影響A股及增加調整幅度,一如李小加早前言論,或許A股今年未必加入MSCI,在缺乏利好消息下,「深港通」更宜盡快推出,其說法合理。A股早已急速地上升不少,內地一般民眾覺得A股國牛「只升、不跌」,因而進行過度的槓桿投資,令一些貪婪的投資者在波動環境中損失慘重。
持中國基金比重增至40%
A股今年以來升幅巨大,能出現較大幅的調整,反而有利後市向更高位推進,故東驥基金研究部認為今次調整的幅度和闊度將較大、時間也較長,也不像A股過去曾出現即日或1、2天內大幅反彈和收復失地之情況,或許這更成為不容錯過的入市良機。此外,亞投行、「滬港通」與「滬台通」等均有利中國的銀行在世界各地設立清算行,現時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中國清算行,其中10個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而且「一帶一路」旨在解決內地產品、產能及資本過剩等問題,如「一帶一路」的基建項目需要融資安排,當地富裕後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增加,人民幣清算銀行應運而生,貸款貨幣單位亦不再倚賴美元。現在國基會(IMF)已就人民幣作出技術審查,人民幣雙幣互換協議,相信IMF在10月份召開會議時有機會加入人民幣為SDR(特別提款權),將有利人民幣按部就班地步走向國際化,也推進A股國際化。因此,我們認為投資者宜趁內地、香港股市調整時入市或增加兩地股市於基金組合的比重,進取投資者的基金組合內,中國基金適合佔40%比重。
日本企業改革初見成效
安倍經濟學逐漸收效,觀察日本過去四季GDP已由負轉正,持續穩定擴張到今年第1季的2.4%,顯著超越市場預期的1.6%,且連續兩季呈現擴張,對照日經225指數同期表現,近四季單季漲幅也由2.3%增長到10.1%,顯示安倍經濟學效應的支撐下,日本經濟基本面已逐步回溫,激勵日經225指數上升,這也意味覑因去年消費稅上調而再次遭遇重創的日本經濟終於重獲投資者信心。事實上,在安倍政府的推動下,日本企業「囤積現金」的問題終於有所改變,不少日企紛紛大幅提升股本回報率(ROE)。日經調查顯示,2014財年,在日本證交所上市的1,714家非金融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一,即549家企業的ROE達10%或以上;相比之下,美國企業以及歐洲企業的平均ROE分別為13%及9%,日企和歐美企業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因此,我們認為進取的投資者可考慮動用佔全組合的10%資金,來吸納日本股票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