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昨日公布「2015年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香港首次跌出十大,排名由去年第六位大幅滑落至今年的十二位。
研究報告指錯失發展良機 難成引領珠三角經濟火車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2017年特首普選決議案上周在立法會遭否決,意味着歷時將近兩年的政改爭拗暫告一段落。不過,香港在過去一段時間爭拗、內耗不斷,已嚴重影響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昨日公布「2015年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香港首次跌出十大,排名由去年第六位大幅滑落至今年的十二位。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地域狹窄,經不起政治所引起的波動,建議未來應放下爭拗,以經濟建設為核心,重新構建和諧社會。
根據昨日公布的「2015年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依次排名前5位。香港在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得分獲8606.99分,排第十二位,比去年排名下跌了6位。
「和諧發展」不入十大
在25項分類排名中,香港囊括了「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最乾淨城市」、「最具國際影響力十大城市」、「人均財富競爭力」的榜首位置;「科技競爭力」排名第三;「十佳誠信政府排行」及「都市文化形象競爭力」則排第四。不過,在「宜居城市」、「空氣品質」、「和諧發展」和「投資環境」方面,香港卻十大不入。
報告指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有四大核心產業作為競爭基石及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特區政府廉潔、守信和透明。另香港也有安全良好的營商和治安環境;公平、正義、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觀,加上背靠祖國的獨特優勢等,都是香港的優勢所在。
港青不識國情 歧視內地同胞
但報告指出,香港社會目前紛爭不斷,去年發生了違法的「佔領」行動及近日政改方案被否決,相信香港未來仍會內耗,嚴重阻礙香港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香港仍以「老大自居,反應遲緩」,新生代對國情缺乏了解,部分人更曲解「一國兩制」,煽動民眾示威遊行,對內地人存有歧視、不包容態度,已令香港錯失很多依靠內地發展的良機,「未能成為引領珠三角經濟的火車頭。」
報告續指,港府缺乏長期競爭力戰略規劃,龍頭地位已被內地重要城市取代,再加上產業結構單一、實體經濟缺乏、核心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日俱增、土地供求失衡及創新科技停滯不前,比不上內地城市政府高效快捷,令香港陷於劣勢。
港曾「十連冠」 2013年失榜首
研究會會長桂強芳昨日指出,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下在國際影響力日漸強大,反觀當前香港社會出現太多政治爭拗,造成香港嚴重內耗,經濟發展緩慢,削弱競爭力。過去,香港在中國競爭力排行榜連續10年高踞龍頭位置,但在2013年開始首次失去榜首位置,被不少內地城市超越,如上海及深圳等,若香港不能扭轉劣勢,估計明年將讓更多城市超越。
他認為,香港地域狹窄,經不起政治所引起的波動,建議社會未來應放下爭拗,以經濟建設為核心,構建和諧社會。特區政府也應着手制定香港競爭力戰略規劃,在創新科技方面投放更多資源,並向內地城市學習及借鏡他們成功的經驗,才能增強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