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顏丹平:北京應率先實行網絡身份證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何凡)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構造教研室主任顏丹平(見圖)向記者表示,從國際上看,誰搶佔了「後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的建設先機,誰就搶佔了網絡安全的制高點,就可主導未來建立全球信息安全空間的行為規範。 他建議國家緊盯國際網絡科技發展態勢,盡快制定和實施「網絡身份證」制度建設,掌握網絡安全的主動權。尤其北京作為國家首都,戰略地位重要,更應率先推行「網絡身份證」制度建設,繼而為全國推廣應用「網絡身份證」制度提供經驗。

近日有內地媒體報道稱,在科技部、發改委和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已建立。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發的這套系統,通過了國家密碼管理局的安全審查,計劃簽發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eID」。不過,該研究所eID事業部書記嚴則明表示,在系統被上升到公安部網絡身份管理條例之前,eID準確的名稱為「網絡電子身份標識」,還不能稱之為「網絡身份證」。

美國已啟動「網絡身份證」戰略

顏丹平指出,2011年初,美國政府就已啟動了「網絡身份證」戰略,把研究和建設「網絡身份證」體系作為美國科技戰略的關鍵部分和最優先任務,計劃10年完成。其目的是構建一個網絡生態系統,推動和建立本國以及國際間的「網絡身份證」體系,這是繼「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後,涉及全球的巨大信息技術工程。

為實行「網絡身份證」制度,首先須解決海量用戶的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的技術難題。自2011年以來,美國雖然已投入5.63億美元科研經費,但其新的安全技術尚未問世。

中國已解決核心技術難題

而目前中國「網絡密碼認證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通過數年攻關,已解決了建立「網絡身份證」體系的核心技術難題,經過第三方權威部門的產品性能檢測,各項技術指標遠遠領先於國際先進水平,能較好地解決海量用戶身份認證和海量數據完整性驗證的技術難題,是一種可信、高效和通用的網絡身份認證技術,為國家推進「網絡身份證」制度建設奠定了技術應用基礎。

顏丹平表示,宜盡快制定和實施「網絡身份證」制度建設。具體方案是政府有關部門為每位網民預先頒發網絡身份證件,實現一卡通上網身份認證;建立統一的雲安全認證平台,為廣大網民提供第三方雲安全認證服務,並將「結果」反饋給用戶需登錄應用系統的網站,最終完成網民身份的認證過程。

相關新聞
習近平:中美大處着眼 分歧可管控 (圖)
汪洋盼美放寬節能減排技術出口管制 (圖)
特寫:舞蹈喻中美關係 汪洋4分鐘「極簡」發言
專家解讀:經濟領域更易有成果
中方稱願談判縮短負面清單 (圖)
周小川:人民幣匯率處合理水平
劉延東盼中美培養更多醫療人才
內地吸毒群體向公務人員擴散 (圖)
互聯網禁毒公約將發佈 (圖)
最高法指毒犯倘該判死絕不姑息 (圖)
港車手深圳販毒 狂野時速避打擊 (圖)
河北搗省內販毒通道 (圖)
粵前五月破毒案近萬宗 內地居首
吉林警方公開焚毒170餘公斤
青島海關國際航班繳毒五公斤
京癮君子已近15萬
銷毀毒品 (圖)
內地商業銀行75%存貸比規定將刪除 (圖)
社科院:六成假新聞首發於微博 (圖)
馬凱領銜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