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去年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展望2020」(Horizon 2020)研究及創新資助計劃,動用800億歐元(約6,766億港元)資助成員國院校及科學家從事各項研究,不過計劃實施後,學界發現申請資助門檻甚高,普通院校或來自較落後地區的研究員,幾乎沒有機會分得一分一毫。有評論批評歐盟推出「展望2020」只是一個煙幕,目的是掩飾削減科研經費、將經費集中在一小撮精英身上的事實,甚至形容計劃「劫貧濟富」,是「倒行逆施的羅賓漢」。
東歐研究員獲批機會渺茫
報道指要成功申請「展望2020」相關撥款,申請者需來自富裕國家,東歐國家研究員申請獲批的機會微乎其微;其次申請者需於著名學府研究當前的熱門範疇,而且最好曾經在《科學》或《自然》等星級期刊發表文章,這重重門檻令很多年輕一輩學者卻步。
歐盟研究委員會(ERC)是「展望2020」撥款機構之一,不過翻查2013年ERC撥款資料,發現在300項成功申請中,有多達222項是來自英、法、德、荷等發達地區,變相加劇了科研界別的「貧富差距」。
單在2010年,歐盟便已產生10萬名博士,僧多粥少下,科研作為職業的吸引力愈來愈低。有評論建議歐盟可以把單一撥款金額由目前200萬歐元(約1,692萬港元)減至40萬歐元(約338萬港元),讓更多研究員可以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