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戴耀廷陳文敏鍾庭耀罪成


放大圖片

■梁智鴻指,大學做事有其程序規則,之前校方不公布並非「拖延」,現在決定公開報告及有關回應,是向社會大眾「交功課」。 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佔中三丑」之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向多個部門作4筆共145萬元的「秘密捐款」問題,港大經過一輪調查和討論後,昨日決定公開報告。報告顯示,戴耀廷、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等人一概「罪成」,被指做法「不符預期標準(falls short of the expected standards)」,涉事人又於多個處理程序失責(fail to discharge responsibility),其中戴耀廷在提交資料時顯得抗拒,更被指涉嫌利益衝突。負責調查事件的審核委員會指,上述人員的不足以及港大欠缺清晰指引的情況,反映大學管理層應「採取行動(call for action)」。港大校務委員會接納報告相關內容,事件將交由管理層跟進,再由管理層向校委會匯報結果。

戴耀廷於去年10月被揭發向港大不同部門作出4筆合共145萬元、來歷不明的「秘密捐款」,包括由陳文敏經手、用於舉辦政制發展和法治教育的30萬元;用於所謂「佔中公投」的80萬元資金;兩筆分別20萬元及15萬元予人文學院的捐款,以支持院方進行信仰與法律研究,及聘請研究助理向梓騫。

事件被香港文匯報等多份報章揭發後引起社會譁然,港大於去年底決定由審核委員會調查事件,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昨日宣布公開有關報告、補充資料及涉事人的解釋,但其中有一名涉事人、應為人文學院院長蔡量寬不願公開其回應,校方亦尊重其意願。

報告指出,大學指引寫明「捐款應來自有信譽來源」,而委員認為,當中的把關應落在每一個涉事人之上,所有人接收捐款時,應秉持相關指引和政策的理念,並達到預期標準。

無提捐款者信息不符標準

事件的「始作俑者」戴耀廷被指出多項問題,其中一樣是不願公開「秘密捐款」來源。報告指,當港大發展及校友事務部(DAAO)於2013年5月追問捐款者是誰時,戴耀廷用了6個星期才「交出一個名字」,委員認為戴不願提供資料信息的行為不符預期標準。

聘請不符捐款原意 借調無通知校方

同時,戴耀廷交給人文學院的捐款原本是用來支持「信仰與法律」的活動,但事實上卻用來聘請了研究助理向梓騫,而向梓騫更被戴耀廷調用去做「佔中」委託「港大民研」的工作,明顯不符捐款原意。委員會指,有關調用更引起了「利益衝突」的問題。報告又指出,戴耀廷的借調並無通知校方人事部門。

與戴耀廷關係密切的陳文敏也被指行為「不符預期標準」。陳文敏聲稱,自己在收到戴耀廷捐款時曾向戴查詢捐款來源,並獲得答覆,但報告指陳文敏並無將有關訊息告知其行政助理及DAAO,委員會認為陳文敏接受捐款的做法「不符預期標準」。

資深管理層須作「必要改變」

報告指出,是次「秘密捐款」一事中,包括「高級學者」在內的涉事人「行為不符預期標準」,再加上大學欠缺清晰指引,認為管理層有必要對此「採取行動」。

委員會又強調,內部有系統的管理文化很重要,又指出不少校友和各持份者指望大學管理層去警覺地保護大學的聲譽,認為資深管理層應帶頭作出必要的改變,以改善當中的文化。

梁智鴻:校委會不接納涉事人辯解

梁智鴻表示,校委會已接受審核委員會的報告及闡述,但未有表示接受涉事人的解釋。有關說法反映校委會並不接納戴耀廷、陳文敏等人的辯解。梁智鴻指,有關事件將轉交大學管理層處理,去看看是否要改善指引、對涉事人的問題要如何跟進等,之後再向校委會匯報有關結果。

他強調,大學做事有其程序規則,之前校方不公布並非「拖延」,現在決定公開報告及有關回應,是要向社會大眾「交功課」。

相關新聞
高鐵超支203億 政府誓追責 (圖)
民建聯:工程應設「封頂價」 (圖)
戴耀廷陳文敏鍾庭耀罪成 (圖)
曾鈺成鄭耀棠何世柱李達三獲大紫荊 (圖)
商戶談回歸 冀和睦共榮 (圖)
全城慶回歸 全日有活動
台灣塵爆:港傷者醫療專機今午返港 (圖)
A股絕地反擊 滬指倒升5.5% (圖)
佔旺「畫家」涉非禮14歲女童被捕 (圖)
葛珮帆促查長毛AV仁「速償」250萬 (圖)
六旬翁染日本腦炎命危 (圖)
特首:立會應速處理民生撥款 (圖)
學生網售冒牌貨倍增 46青年被捕 (圖)
駐港部隊《情滿香江》慶回歸 近4000名市民共慶 (圖)
抵法國訪問 李克強倡中歐共拓第三方市場 (圖)
內地收費公路去年虧千五億 (圖)
日本新幹線老翁自焚兩死 (圖)
希臘垂死掙扎 圖申歐盟兩年援助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