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文軒雖然於公開考試屢受挫折,但仍無礙他表現出色地完成大學,並獲得不同獎項。 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不少學生都認為公開試就是「一試定生死」,生於舊制的吳文軒,經歷過會考和高考的挫敗,最終卻是一步步地由修讀副學士、升讀自資學士,再成功入讀浸會大學的人文學課程,並修讀了教育文憑,前後以6年時間完成其大學路的「本科段」,更即將開始「碩士段」。他多花了的時間,除了用於學習,也用於社會服務,有關方面的傑出表現,令他獲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選為「十大優秀青年」,以及獲香港準教師協會頒發「傑出準教師金獎」。
不少人都認為八大院校的學生均是公開試下的「成功者」,但吳文軒卻偏偏不是這樣的例子。理科生、會考11分,高考更是「肥」了2科,只有中、英文合格,「但也沒有特別失望,因為本來就知道成績大概如何,早已報了副學士課程。」
冀投身社福界 學歷需求迫進步
為何還會堅持求學呢?吳文軒坦言︰「因為我想做的事,沒有學歷不行。」自小已是童軍,參與多項社會服務,包括到中學母校組織領袖生訓練活動、於傷健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等機構做義工和實習,都令他更希望於社福界工作,而這個範疇的工作都需要學歷,所以只能逼自己走這條路。
在略為曲折的求學路上,吳文軒也花了不少時間做義工,後來發現服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受惠,「能幫到人很有滿足感,因為看到改變的力量。這亦幫助到我自己讀書,因為做義工時接觸到的事,對我的『刺激』很大,令我寫論文功課時有更多想法,例如我曾服務傷健協會,我在讀書時也寫過有關殘疾人士發展的文章。」
不過,最影響他的還是在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擔任義務學校講者,令他認識到兒童權利的重要,「香港不重視讓小孩子表達,即使是教育工作者,大家亦只是以學生最大利益出發,而不是以兒童最大利益出發,兩者是有分別的。」也因為如此,吳文軒決定繼續裝備自己,除了新學年將到香港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外,更希望將來可到外國讀博士,深入研究兒童權利的問題,並將有關概念帶回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