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賽馬會於2006年撥捐1.5億元推行「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為學前及中小學的讀寫困難學童提供支援,當中協康會獲資助出版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以提高幼稚園學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成效研究顯示,311名甄別為有潛在讀寫困難的幼童在接受一年支援服務後,聽說讀寫能力均得到顯注提升,當中約三成人能脫離潛在讀寫困難的行列。
教育局於2011年公布全港八萬名學童當中,約有1.8萬名被評定為有讀寫障礙,佔全港學童逾兩成,數字驚人。協康會工作小組自2006年起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發,在2009年推出適合幼稚園使用的《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並於翌年與18間幼稚園開展為期三年的協作。
鼓勵老師加入遊戲元素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指出,教材套鼓勵老師於課堂中加入遊戲元素,提升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中加入「試味」環節,同學透過嘗試甜酸苦辣的飲品,進行口語訓練及形容詞應用。有時又讓孩子用雪條棍砌出白板上的字母或中文字,訓練其手指肌肉及視覺感知。
保良局田家炳兆康幼稚園參與了計劃,教師先接受五天培訓,大會再與教師商量如何將教材內容融入現有課程。該校教師林竹芬表示,曾有K2學生學中文比較慢,不會抄白板上的字,老師要逐筆提醒,其母向校方提議讓孩子留班。不過,在參與過上述培訓的老師幫助、校方及家長支援下,孩子順利升班,情況亦有所改善。
香港大學亦有參與上述計劃,其中創立的「小學中文分層支援教學模式」,先為參與的小學優化中文教學,並利用電腦化的評估工具,找出落後的學生;有關學生會再分組以作支援,若學生仍無法跟上,就再把小組細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