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是工具,要寫好文章,如只有技巧而忽視文章內涵,不過是徒靠調味,撇開了醬汁就啖之無味的肉,不耐看也欠深度。要文章寫得好,回歸原點,就是要言之有物。做到言之有物的訣竅,在於觀察與累積。
從生活中尋找素材
不少同學視作文為畏途,往往執筆苦思,只求填滿字數。也有同學則無論書寫任何主題的文字,都習慣性地放在某一兩個自己熟悉的套路之中,有同學喜歡將絕大部分文題寫成愛情故事,於是通篇皆是誰愛誰誰不愛誰的肥皂劇情節;有同學迷戀絕症情節,總是一開始不曾察覺的愛,在父母或親人患上絕症後才懂得珍惜,最後親人遽逝,已然追悔莫及。倒不是說這些題材不能寫,只是寫作必須從心,才能寫得真實可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真摯的情感往往比誇張跌宕的情節更感人。
同樣要寫親情,不一定要設計生老病死的橋段。曾經有學生以家附近路旁的樹木為材料,寫童年時要父親抱起才摘得到樹葉;長大時陪茼悀鰶澈幓疏B之時,樹木已成蔭了,用以寫自己成長前後的父子瑣事。亦有同學以每星期上茶樓時飯桌上的氣氛改變,去寫對家人間開始冷淡的關係的思考。這類的題材容易寫得真摯,原因是同學多有真實生活經驗可以憑據,描寫上自然容易來得得心應手。而若要寫前段所述的那些高低跌宕,不少同學只能從其他記述或者電視、電影劇情裡面找靈感,重視情節起伏,多忽視心理的描述與場景的設置,於是寫出來就容易變成肥皂劇了。
回歸原點 勿忘初衷
有同學會認為自己經歷不多,未必有值得記下的素材。但如上提及的上茶樓、與父母家人之間的瑣事總有吧?問題是如何將生活中的細節轉化成寫作的材料。當然,創意與思考是重要,但若論到有效的「訓練方式」,沒有比多寫多看來得更有效果。這也許是陳皮話,卻也是事實。
其實,現在網上發表文字的渠道很多,將自己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思的片段,例如跟朋友在午飯時發生過的趣事,在路上看見讓你憤憤不平的片段,與家人、網友爭論的是非對錯,化成規範的文字寫下來。只要能持續地(每天或隔天)都能寫個幾百字的敘述描寫,你漸漸會發現,這些文字就變成你積累下來的寫作材料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寫作或許沒有那麼難的,但只有堅持寫作才能真正地獲取益處。
筆者斷續寫了半年,除了希望大家能練好寫作技巧應試之外,更希望能讓大家發現箇中的樂趣。除了擅於寫作,習慣寫作,更能享受寫作。「吾寫吾得」到此篇告一段落,希望有緣再見。
■莊子恆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