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鄭思雅領導團隊研究,發現在全球31個國家約18歲的青年中,平均有約6%人有網絡成癮問題。 港大網頁圖片
7.1%東亞青迷網率偏高 北歐西歐同比2.6%最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現今社會瞬息萬變,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方便和快捷背後卻隱藏着上癮危機。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就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進行跨地域分析研究,發現在全球31個國家約18歲的青年中,平均有約6%人有網絡成癮問題,較同為「衝動控制障礙」的病態賭博高出2倍至20多倍;而當中包括香港在內的東亞地區網絡成癮比率有7.1%,屬偏高水平。研究又將各地網絡成癮比率與不同因素作統計分析,發現交通花費時間越多,網絡成癮越嚴重,而當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及生活滿意度越高,網絡成癮問題則越少。
網絡成癮為各地社會普遍問題,惟學界的跨國跨地域研究不多,是次港大的研究便就此作全球性的分析,填補了當中空白,相關論文獲選登於國際期刊《網際心理學、行為與社交網絡》。
6%青年網絡成癮
有關研究由港大心理學系教授鄭思雅領導進行,採納了1996年至2012年的各地有關網絡成癮的80份經驗報告中164組比率數字,涉及來自多個地區31個國家近9萬人,平均年齡為18.42歲。報告綜合的數據顯示,整體青年網絡成癮比率為6%,而不同地區情況參差,當中以中東地區最高約10.9%,最低的是北歐及西歐的2.6%,而東亞地區包括香港、內地、台灣、日本及韓國,再加上印度的整體比率則為偏高的7.1%。
比率較病態賭博嚴重
網絡成癮者於控制上網的慾望及衝動時會遇上問題,因而被歸類為「衝動控制障礙(Impulse Control Disorder)」,其徵狀往往與同屬「衝動控制障礙」的病態賭博相似。是次研究引述過往的病態賭博分析,有關患病率約為0.2%至2.1%,可見青年網絡成癮的6%比率遠較病態賭博嚴重,高出近2倍至29倍,情況值得關注。
研究又將各地區網絡成癮比率,與當地環境質素、生活滿意度、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及網絡滲透率等因素作統計分析,發現交通往來頻繁程度與網絡成癮關係最為密切,如當地人上班和上學所需的交通時間越長,網絡成癮的機會越大,相關統計系數β超過0.32。另一方面,如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生活滿足度越高,網絡成癮的機會則越小,惟兩者統計學上的相關程度,都不及交通時間密切;此外研究也發現網絡滲透率與網絡成癮有反面關係,但並不算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