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出書不是夢


放大圖片

■流行文學的發表方式漸趨多元,不少人選擇在網絡上先發表文章,後再集結成書出版。

今時今日紙本出版蕭條,老闆、編輯、作者都大叫救命,出書猶如一場賭博,誰能討得讀者歡心誰就是贏家。

但風險大不代表機會少,比起以往一身武藝無處發揮的困境,如今發表作品的平台反而多了,網絡將出書的門檻降低,當下人人都可以是作者,只要題材好、故事夠吸引,一炮而紅的比比皆是,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在高登發表後結集成書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男人唔可以窮》等。

兩年前創立「創造館」出版社的余兒便說,現在出書比以前易,只要將作品放上高登,故事好的話「大把出版社找你」。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余兒除了經營出版社,本身更是作家、編劇,熟悉港漫的人一定看過其作品。

「編劇做了十幾年,真正為人熟悉是近幾年。」余兒口中的編劇不是大家熟悉的電影編劇,而是小說、漫畫編劇,但讀者睇漫畫甚少留意原著作者,往往只記得漫畫家的名字。幸好,他去年夥拍漫畫家司徒劍橋創作的《九龍城寨》奪得日本國際漫畫獎,終於捱出頭來。

他形容漫畫編劇不好做,工作時間長,壓力又大,如果遇上難搞的漫畫家更是雪上加霜。

一切從漫畫開始

最初余兒想做電影編劇,可惜不獲電影公司青睞,那時剛巧漫畫出版社請了他,便開始漫長的漫畫編劇生涯。「當時幫主筆做抄寫工作,主筆覺得我不錯,叫我試下『度橋』。」後來他加入玉皇朝,上司對他寄予厚望,安排他與黃玉郎合作,擔任《神兵玄奇》外傳編劇,豈料余兒做了幾個月便「頂唔順」離職了。「我真的做不來,太大壓力了。」隨後他轉職天下出版做編輯,發現自己未死心,依然對漫畫滿腔熱誠,忙裡偷閒下倒想出不少故事。

如同電影編劇般,漫畫編劇的話語權取決於主筆的態度,「早期我寫的故事最終只呈現五六成,後期和主筆建立關係後,就可以控制很多東西。」譬如和司徒劍橋創作的《九龍城寨》,兩人不斷磨合不斷jam出火花,合作愉快。但更多時會遇上難溝通的主筆,「跟他sale橋,他說不好,也不給意見,大家你眼望我眼。」他試過度橋度到想哭,好不容易寫好劇本,但主筆卻說故事不好,並跟他解釋每個故事都有一條方程式:「1+9=10、2+8=10、3+7=10......但你的故事卻是一個『π』。」余兒聽後唯有點頭裝懂,「沒辦法,他覺得我是一個小編劇。」

自資三萬為出書

後來,余兒愈做愈順遂,更嘗試自己做作者,出版了第一本小說《九龍城寨》(後改編成漫畫),百分百原汁原味,「我好喜歡寫作,之前已經寫了好幾個故事的開頭,而《九龍城寨》是第一本逼自己堅持寫完的小說。」以前未有高登小說,創作者大多默默寫默默投稿,有回音固然是好事,但更作品是連曝光機會都沒有。余兒寫完後則主動連繫天航出版社自資出書,「當時我拿了三萬元去印書,我不奢想會賺錢,反正我覺得用三萬元買一個夢想很值得。」

第一本書成績不俗,得到各方好友支持,激發他寫下《今晚打喪屍》系列、《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等書,他更在2013年創立「創造館」出版社,出版自家書籍之餘,亦網羅不少當紅網絡作者,如史兄、薛可正等。

近年高登文學冒起,寂寂無聞的新人可以一夕爆紅,書籍銷量好驚人,改變了整個出版生態。以前出書係人揀我,而家作品放上高登係我揀人,當然前提是「有料到」,余兒便說「市面上有好幾間出版社留意高登文學。」高登創造了一種新文化,而且這種文化與傳統出版互相拉鋸,「我有朋友書寫得不錯,文筆贏高登仔,故事也不比高登仔差,但偏偏銷量不好。」他指,傳統作者要慢慢累積口碑、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吸引讀者買書,像天航便出系列書讓讀者追看,但高登文學卻反其道而行,讀者買書與作者無關,純粹為內容。

曾憑《男人唔可以窮》紅極一時的薛可正找余兒幫他出第二本書,當時余兒心諗「今次得啦!」,豈料書籍出版後銷量不如理想,歸根到底當初薛可正是「紅書唔紅人」。《紅Van》大熱,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作者是Pizza,《男人唔可以窮》亦如是,噱頭十足,卻未能惠及作者。

網絡容易催生話題,但作者要有心理準備,不是書籍大賣便風生水起,網民很現實,故事不好,「睬你都傻」。

這是一個「sale橋」的年代,余兒深諳其道,因而他也很懂得選擇作者,包裝、推銷書籍。看「創造館」的facebook page便知道,裡面不只放幾個新書封面、幾行文字簡介,而是發布很多精心設計的圖片,配合書本內容、文案打廣告,贏傳統出版社幾條街。

書展將至,網絡文學可會是你杯茶?

相關新聞
出書不是夢 (2015-07-11) (圖)
走東走西:混蛋作家 (2015-07-11) (圖)
微波普探索日本當代藝術 (2015-07-11) (圖)
《臘子口的曙光》 九月北京首演 (2015-07-11)
一生一書 書在人在 (2015-07-08) (圖)
創新文化政策 (2015-07-08) (圖)
新金陵畫派傳承人宋玉麟傳記首發 (2015-07-08) (圖)
賽馬會社區藝術雙年展最後一站 等你來 ArtisTree (2015-07-08)
羅中立油畫原作《父親》將在渝展覽 (2015-07-08) (圖)
歷史博物館再現漢武盛世之風 (2015-07-04) (圖)
走東走西:普京的地獄天使 (2015-07-04) (圖)
走東走西:用四川方言講四川故事 (2015-07-04) (圖)
博物館「做節」 走向幕後反轉視野 (2015-07-01) (圖)
平遙古城近三百村落 「文化記憶」受保護 (2015-07-01)
香港歷史博物館 (2015-07-01) (圖)
香港科學館 (2015-07-01) (圖)
文物修復辦事處 (2015-07-01) (圖)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15-07-01)
周光漢國畫大展在港舉行 (2015-07-01) (圖)
豐富館藏 回應社區 藝術教育變奏曲 (2015-06-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