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博物館再現漢武盛世之風


放大圖片

香港歷史博物館目前正舉辦「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文物展。這是本港歷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漢文物展示盛典,再現漢代的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甚至對外交流的生態原貌。而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也成為了本港市民了解漢代歷史的一個重要機會和平台。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匯

在整個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漢代所佔的地位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為兩漢數百年的歷史,不但奠定了古代中國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強盛基礎,同時也促成系統化的對外交流和文明往來。而在文化上,漢代更在倫理、道德甚至思想上,對後來的中國影響深遠。漢,這個字本身,也從一個朝代的名字,變成了今日的民族名稱以及龍的傳人的象徵。

展出一級文物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十月五日,觀眾可近距離欣賞逾一百六十組珍貴文物,體會漢代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展覽早前亦舉行了開幕禮,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國家文物局司長王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香港賽馬會董事周松崗、歷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遠輝、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及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亦有出席。  

政務司司長於開幕禮上致辭說,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國祚最長的大一統王朝,無論在政治、宗教、藝術和學術等方面,對後世都有極深遠的影響。中華文明亦隨茧滓髐孛艨Ф膘鴗尹各國。如今,國家積極推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及文化合作,鑑古知今,這個展覽可讓公慾F解兩千年前的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概況。同時她也表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的參觀人數近年屢創新高,去年錄得652萬人次的新記錄。博物館積極拓展觀撓s,今年更舉辦首屆「香港博物館節」,透過七十多個節目及活動,鼓勵不同年齡的人走進博物館,在文化與知識的寶庫中,體驗生活,激發思考。

據康文署的資料顯示,今次展出的展品包括多件一級文物,如西漢時期的金縷玉衣,為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一件。其他像屬於東漢時期、放置於陵墓前的守護石獸─「天祿」和「辟邪」,為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所有的「文帝行璽」龍鈕金印及為南越王趙昧的妃妾所擁有的「右夫人璽」鈕金印等亦非常珍貴。另一方面,政府報告亦提及,今年適逢李鄭屋漢墓發現六十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藉此機會籌辦這個展覽,從全國約四十個文博單位精心挑選逾一百六十組珍貴文物,以漢帝國的崛起作討論重心,並在「漢帝國的鞏固和擴張」、「漢代社會生活」和「漢代的科技、文化與中西交通」三個主題下,展示漢代的政治、藝術、社會風貌和文化發展等,當中更會介紹包括香港在內的嶺南地區在漢帝國中的地位。此外,香港歷史博物館亦特別為展覽製作了多媒體裝置,重現漢代皇宮「未央宮」─面積為清代北京紫禁城七倍的皇宮,讓參觀者更容易了解此龐大的建築物如何彰顯漢帝國的規模及君主的權威。從展覽現場參觀者的反應來看,人們對媒體技術再現漢宮雄風,興趣頗大,紛紛合影留念。  

中國強盛時代

若將兩漢的時間合併統計,則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存續最為久遠的大一統王朝,亦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漢帝國堪稱當時世界上最繁榮興盛的國家之一。展覽向參觀者傳遞這樣的信息:漢帝國歷時四百餘年,分為西漢與東漢,中間雖然經歷王莽篡漢,但總體上兩漢在政治、文教、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延續性;同時,漢朝政府能夠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律令制度,使政令得以通行全國,社會經濟也得以平穩發展,為後來的王朝奠下了穩固的基石。由於漢朝的政局相對穩定,對文化沉澱和昇華創造了有利條件,故此漢文化裡不少元素,包括漢字、儒家倫理、信仰觀念和社會生活習尚等,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與現今國人的生活仍然息息相關。

漢代的繁榮和強盛,透過展品便可領略其風範。隨虓礄仱禤a的強盛,中原與西域之間的交往也伴隨茬q西域的開展而進入了新階段。不少出土自中國西北地區的漢代展品,證明了當時中原與西域之間交往的頻繁。例如,今次展覽的八龍紋金帶扣,便是出土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個帶扣鑲嵌多顆寶石,扣面凸顯群龍戲水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漢代的飾品,但是做工卻極為精細。帶扣上的龍身花紋和水波花紋,全部是用金絲焊接而成,又綴滿了小金珠。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耀眼奪目。龍乃是古代帝王專用的圖騰,因此,這件文物相信是當時的漢朝中央政府贈送的物品,也見證了一段值得回味的交流史。

漢代的文物其中一個重要領域便是兵俑。兵俑在秦漢時期,乃是作為隨葬品而存在的。不過,兵俑的做工非常精細,「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幾乎成為今人對那個時代兵俑製作水平的評價。今次展出的漢代兵俑,可謂種類豐富,既有步兵,也有騎兵,同時還有攜帶盔甲的兵俑造型。漢代武裝力量的強盛程度,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極為罕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抵禦匈奴的進犯。兵俑文化的盛行,足見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具有極為深厚的尚武精神。

重現古代輝煌

從中領略漢代雄風,是展覽的一大特色,同時,也能夠感受漢代文明的先進程度。文明的社會生活,與人的培養、文化的傳播和教育息息相關,在展品中,也可找尋到這樣的痕跡。

今次展覽的一個重要展品,便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墨跡紙。文字的發明,標誌茪H類進入文明時代,而造紙術的應用,則為文明的傳播、文化的弘揚、人才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漢代,是中國從竹簡文字走向造紙技術的重要時代。而與這一時代技術不斷進步相呼應的,乃是人文的進一步提升。漢代中國,已經廣立學官制度,教育成為國家職能的一部分。而在儒家思想熏陶下形成的知識分子,不僅僅成為當時國家的棟樑,同時也成為犯言直諫、為民請命的重要群體,成為道統承擔的突出代表。而這一切,也是中國知識分子人格特質的生動寫照。

展覽現場,參觀者亦可以穿蚨~服留影。漢服,乃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服飾的象徵。如今,隨荌篨Ф鰝熙v漸興起,以及對傳統文化重視程度的提升,愈來愈多人鍾情於漢服。設置漢服虒佼o一互動環節,頗受市民歡迎,也成為今次展覽的特色之一。

相關新聞
歷史博物館再現漢武盛世之風 (2015-07-04) (圖)
走東走西:普京的地獄天使 (2015-07-04) (圖)
走東走西:用四川方言講四川故事 (2015-07-04) (圖)
博物館「做節」 走向幕後反轉視野 (2015-07-01) (圖)
平遙古城近三百村落 「文化記憶」受保護 (2015-07-01)
香港歷史博物館 (2015-07-01) (圖)
香港科學館 (2015-07-01) (圖)
文物修復辦事處 (2015-07-01) (圖)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15-07-01)
周光漢國畫大展在港舉行 (2015-07-01) (圖)
豐富館藏 回應社區 藝術教育變奏曲 (2015-06-27) (圖)
K11推藝術課程 (2015-06-27) (圖)
走東走西:高跟鞋風波 (2015-06-27) (圖)
走東走西:交互式城市體驗展 穿越法國 迷失里昂 (2015-06-27) (圖)
在「一帶一路」上 展現文化軟實力 (2015-06-24) (圖)
廖靜文:用一生紀念徐悲鴻 (2015-06-24) (圖)
六位藝術行政人員獲選前往海外培訓 (2015-06-24)
內地最大美展永久展館開建 (2015-06-24) (圖)
活化古蹟 在社區 回溯過往 今昔情 (2015-06-20) (圖)
走東走西:魔鬼化身 (2015-06-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