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環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近年來吉林省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幾年,在吉林省各地野生動物頻頻出沒,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以恢復和增長,西部有白鶴翩然起舞,東部有東北虎長嘯山林,中部有梅花鹿奔騰原野,顯示該省堅持綠色發展、加快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成果,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近年來,吉林省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有了較大的恢復和增長。在吉林省境內監測到東北虎27只,東北豹42只。與1998年調查發現的東北虎6至9只、東北豹3至7只相比,有了明顯的增長。莫莫格濕地監測到的白鶴數量最高年份曾經達到3809只,約佔該物種世界種群的90%以上,停歇時間和種群數量堪稱世界之最。吉林省梅花鹿、馬鹿等種群數量得到了明顯恢復和增長,黑熊數量增長2倍以上,野豬數量成倍增長,東北兔、雉雞、松鼠等種群數量增加70%以上。
目前,吉林省有林地面積82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9.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3.9%。全省造林總量和質量實現雙增長,森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區域防護林體系得到完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據吉林省林業科學院評估,森林有涵養水源、固碳釋氧、保育土壤、淨化大氣環境、森林防護等8項功能,吉林省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總價值達到7935.44億元。據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管理中心評估,2014年全省森林固碳3600萬噸、釋氧8490萬噸,固碳釋氧價值達到1280億元。■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艷利、魏靜
生態修復綠色山河生機盎然
吉林省生態建設的重點放在三大主體功能區系統性生態修復。全省基本完成了東部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中部農防林建設、西部生態屏障建設的總體佈局,三大主體功能區系統性生態修復全面展開,穩步推進。
吉林省林業廳擬利用5年的時間,實施西部綠色生態屏障工程,以修復生態保護功能、保障農牧業增產增收為目的,以重點生態工程為依托,以荒漠化土地治理為主線,通過大力推進以植樹造林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加綠量,提高質量,完善濕地功能,努力建設森林、草地、濕地有機結合的生態體系,顯著改善西部生態環境。
西部生態屏障建設工程。在吉林西部,長年乾旱使這裡成為全省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
多年來,由於乾旱少雨、開墾耕地對濕地進行蠶食、對濕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等原因,導致濕地水資源短缺、功能退化、面積減少。通過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引水保濕、退耕還濕等方式,對濕地進行有效恢復和保護,使全省濕地面積萎縮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緩解。
引水保濕工程。向海、莫莫格、波羅湖、大安等重要濕地實施了生態補水,使退化濕地得到恢復。組織實施了「河湖連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點濕地補水工程,為濕地長效補水奠定了基礎。目前,西部地區重要濕地生態補水長效機制已基本建立,已累計為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濕地補水6億多立方米。向海3萬多公頃濕地得到有效恢復。莫莫格濕地通過引水,使6萬公頃的苔草、小葉樟和蘆葦得到恢復。2013-2014年,通過引水工程和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加上年降雨量大、河流上游來水多,濕地自然補水比較充分,整個西部地區濕地水覆蓋面積增加了15.8萬公頃,接近歷史最好水平,濕地功能得到有效恢復,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
退耕還濕工程。2014年,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利用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濕試點項目,開展退耕還濕工程1600公頃。莫莫格濕地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工程,對被開墾的4000公頃濕地進行還林還草還濕。
濕地修復與保護工程,吉林省濕地呈現生機盎然的景象。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依賴濕地生存的613種濕地植物和297種濕地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符合鳥類覓食條件的棲息地面積明顯增加,有效保護了亞洲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保護瀕危鳥類中的重要地位。
東部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吉林林業在東部實施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重點啟動實施了長白山生態景觀美化、森林小鎮創建、綠美示範村屯創建、林區綠美家園創建、裸露山體修復等生態修復和綠化美化工程。
長白山生態景觀美化工程主要以長白山環區旅遊公路綠化美化為重點,以自然恢復為主,人為修復為輔,採取清理、整治、修復、改造、提升等措施,修復和改善長白山景觀,把長白山環區旅遊公路打造成反映長白山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態走廊。
森林小鎮和綠美示範村屯創建工程主要以交通便利、條件較好的小城鎮、村屯綠化美化為重點,在全省高標準打造一批綠化美化示範作用突出的鄉鎮和村屯。林區綠美家園創建工程主要是以18個國有林業局局址綠化美化為重點,打造高標準的綠化美化典型,示範帶動森林小鎮創建活動的開展。
裸露山體修復工程主要對幹線公路可視範圍內裸露山體進行植被恢復和治理改善主要公路沿線的景觀。2014年已投入500萬元,2015年繼續完善和提高磐石、輝南、敦化等8個縣市的裸露山體修復。
目前,東部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共投資9420萬元,完成了長白山環區路修復110公里、森林小鎮54個、綠美村屯400個、裸露山體修復11.4萬平方米,對18個國有林業局局址進行了高標準綠化。
中部農防林建設工程。吉林省現有農田防護林8.7萬公頃,林木蓄積1316萬立方米,在防風固沙﹑保土增肥﹑減災增產﹑改善生態環境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是維護吉林省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這些防護林多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營造的,大部分已經過熟老化,防護總量不足,林齡結構不合理,殘次林比重過大,防護功能下降,林木資產自然流失嚴重。
吉林省林業廳在中部實施農防林建設工程,對未來20年農防林更新進行了系統謀劃。2015年,吉林省啟動新一輪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工程,計劃利用十年時間,構築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綠色屏障。
2015年至2024年的十年間,全省計劃完成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35000公頃,新建農田防護林20000公頃,以建設高標準﹑高效益﹑多功能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為目標,以成過熟林更新﹑低效林改造﹑恢復和營造新林帶為重點,為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支撐和生態保障,推進美麗吉林和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資源保護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吉林林業通過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林地清收還林工程、堅持抓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等,保護森林資源、林地資源和生態建設成果。
重點國有林區停止商業性採伐。從2015年4月1日開始,吉林省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吉林省此次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的範圍內的有林地總面積為347.9萬公頃,佔該省林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森林蓄積達到4.6億立方米,佔全省森林蓄積量的50%。這是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宣告了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已經結束,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吉林省重點國有林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休養」契機。
吉林省林科院研究員任軍說:「長白山林區是東北重要的生態屏障,此次停伐,森林得到休養生息,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的涵養水源、固碳釋氧、保育土壤、淨化大氣環境、森林防護等8項生態服務功能都將大大增強。根據2012年省林業科學院的評估結果推算,吉林省此次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的347.9萬公頃林地,產生的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總價值將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以上。吉林省的停伐,不僅有利於本區域﹑全省和全國的生態安全,對周邊國家的生態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林地清收還林。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吉林省林地被改變用途的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全省被違法改變用途的林地面積高達80多萬公頃。
2013年10月,吉林省計劃利用3年時間將多年來被違法改變用途的林地依法收回,用5年時間將清理收回的林地全部還林還草還濕。全省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把改變用途的林地落實到村屯、山頭、地塊,定點定位,登記造冊,簽訂邊界認定協議和清收還林合同。為保障清收還林工作有效開展,吉林省千方百計籌集還林資金,決定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於造林補貼,育林基金和植被恢復費優先用於還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吉林省已核實林地流失面積80.4萬公頃,已經收回林地面積46.5萬公頃,完成還林面積19.3萬公頃。雖然還林工作開展的時間並不長,但生態效益已經開始顯現出來。還林後的農民,切身感受到了種樹給當地人民生存環境帶來的良好變化。
連續34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堅持警鐘長鳴抓森林防火,吉林省是國內唯一實現了連續34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省份,成為國內森防戰線的一面旗幟。
吉林省實行「全社會抓保護、全民搞防火,各級政府負全責」的原則,每年各級政府層層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和考核標準,根據工作完成情況,年終按規定兌現獎懲,使森林防火的責任切實落到各級領導的肩上,森林防火變部門行為為政府行為。
十戶聯防這種群眾聯防的形式是吉林省的特色,已在該省林區普遍實行,160餘萬林區農戶簽訂聯防公約,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火源管理大軍,使得違章用火現象明顯減少。
野生動物保護。通過長期堅持實施全面禁獵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措施,吉林省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有了較大的恢復和增長。吉林省有陸生野生動物445種,約佔中國陸生野生動物種類的17.66%,是東北虎、東北豹在中國的主要分佈區之一。建立了以保護東北虎、豹為主的多個自然保護區等,此外還建立了東北虎、東北豹監測網絡,改造中俄邊防圍欄等保護工程等,使種群數量得到恢復與發展。
加強棲息地建設,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有了質的改善。為了保護好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資源,吉林省加快了保護網絡體系的建設步伐,加強了自然保護區建設,形成了佈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體系。森林公園總數達到57個,建立濕地公園26個。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建設有效保護了生態資源,已成為物種生存繁衍的另一種重要自然保護地。從根本上改變了棲息地破碎的局面。
加強了林區巡護和清山清套的工作力度。加大了對各類破壞野生動物保護行為的整治力度,集中處理了一批大案要案,並在社會媒體公開曝光,始終保持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分子打擊的高壓態勢。200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對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給予資金補償。吉林省共受理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案件31572起,補償金額10301.7萬元,補償案件受理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