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微信上,行內的朋友傳來一條尋人的信息。一個女孩不見了,還配有一張照片,白白可愛的臉,大眼睛,看上去很清純。說好去參加一個婚禮,但一直沒見到她,兩個手機都關機,已經三十三個小時。我並沒在意,現在的年輕人玩失蹤,不高興就躲出去幾天,常事。這件事在傳媒大學校園內卻成了大事,因為與女孩同時失蹤的還有一個男生,聽說這兩人一齊失蹤,已經覺得凶多吉少。
女孩是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的讀碩學生,人很熱情,愛笑愛幫人,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口碑人緣很好。男孩學的是音響導演,一手鋼琴彈得極好,已經畢業,但無工作無家無處可去,還是常在學校裡,愛說話,見誰跟誰聊,但話都說不到點上,有點神經兮兮少有人搭理他,變得常常自言自語。他小學讀的是外省一間知名大學的附屬小學,同學的父母多是這間大學的教師,他很聰明,還很幽默,常會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領悟力強,學習不費太多時間也能學得很好。有些小暴力傾向,像砸玻璃,撕扯他人物件等,偶爾也看見他被父親打得哀嚎,有時被責罰在家門外站通宵。
女孩的身世卻有些淒涼,她還很小,父親因感情問題與生母離婚,後來父親再婚,女孩生性純良,竟與繼母相處得不錯,不料父親再婚後又因出軌再度離婚,父親走了,她就和繼母一齊生活長大。這樣不幸的家庭、童年,竟出落得一表人才溫存善良,實屬不易。
男生愛拍微電影,但常找不到同學為他做演員,尤其女孩子,都覺得他有點怪,躲着他。他想到了人緣好的女孩,或許是蓄謀已久,果然,這個愛笑愛幫人,全校對他最好的女孩子,答應了。因為還約好同學們當日去參加婚禮,同去的人問她,會不會拍到很晚,她說不會,一會兒就完。女孩如約來到男孩租住的小屋,再沒能走出去。
中國傳媒大學是原來的北京廣播學院,因為出了些有名的主播主導全國各大電視台,名聲很大,一度成為非常搶手的院校,考分很高。我的一個學習成績極好的表妹,用可以上清華、北大的成績進入這間學院。涉案的兩個男女學生,應該都是學習好、夠聰明的青年翹楚。
以我們寫作人的角度,涉及這樣的題材,一定會把兩者的出身經歷調換,犯案的從小家庭破裂,沒有父母憐愛,以致性情暴虐,致走極端;而另一個,卻是家中百般疼愛的嬌生女,無憂無愁,不懂人世險惡......真實恰恰相反。
此事就發生在身邊,知道全過程,更覺難以接受。不管心中多刺痛,多恨那個殺人者竟然殺了對他最好的人,畢竟兩個花樣年華的孩子,都沒有機會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