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演藝蝶影:沒有一聲再見


小 蝶

看舞台劇是我的一份義務工作,所以我經常到劇院看劇。很多時候,坐在我旁邊的都是劇場人,有些早已認識,有些則因為經常碰頭而互相點頭示好。大家坐在一起等開場時,即使不太熟稔,也會聊上一兩句,談的多是關於劇壇近況。

有趣的是,在無數次完場後,這些人士都會立即離開。慢着,看劇完畢當然離開,有何奇怪?奇怪在於,即使在開場時如朋友般聊得如何起勁,卻沒有人會與我說一聲再見才離開。我就好像湊巧坐在他們旁邊的一名普通陌生觀眾一樣,令我懷疑自己究竟剛才是否真的曾與他們談過話。有一次,坐在我左右兩邊的是朋友,他們在我仍未入場時已經交談甚歡。兩人亦是我相識的,我坐下後亦分別與兩人交談。到了散場時,兩人不單沒有跟對方說再見,也沒有跟我道別,便一左一右地分別往不同的出口離開。留下我坐在觀眾席百思不得其解,感覺十分詭異。

我有時會跟自己說:可能是那齣舞台劇叫他們受夠了,所以他們在散場時便迫不及待地往外跑,呼吸新鮮空氣哩﹗

又一次,我故意在完場時向鄰座認識的人主動說再見,我看到他眼中流露出訝異的神色,很不自然地回應了我。我到那時候才發覺,原來離座前不跟身旁人說再見是劇場常規,我主動說再見是例外。這可跟我自小學習的禮貌大有分別。

台下的人在看劇後匆匆而去,不留一言;台上的人卻往往愛在謝幕時絮絮不休,滔滔不絕。有人恨不得將自己的整個創作由零開始一一告訴觀眾,有的將台前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和贊助商的名字像宣佈奧斯卡得獎者般雷霆萬鈞地唸出,有人愛抓緊此機會告訴觀眾自己才是居功至偉的真正舵手,有人掛念着自己劇團即將上演的製作的票房,賣湯藥般向觀眾推銷一個未必是他們有興趣觀看的劇,亦有劇團會乘機宣傳自家的產品......總之,每次謝幕時,台上眾人會如何結束整個演出,有時會令我比希望知道一眾藝術人員如何演繹劇本還更好奇。

我也曾見過有些製作,在謝幕時是不發一言的。當看得太多謝幕時要耽誤觀眾十分鐘的做法時,我也很欣賞這種選擇。劇團這樣選擇其實也有他們個別的考慮,有的是因為形象問題,有的是製作一個大悲劇或情緒令人緊繃的劇,在謝幕時若演員們嘻嘻哈哈地走出來,便會立即打破全劇的氣氛。我甚至親耳聽過一位導演指明不准演員在謝幕時跟觀眾講話,甚至不准導演亮相,其理由是外國沒有這一套。

相關新聞
百家廊:被局限的人生 (2015-08-21)
雙城記:一樁殺人案 (2015-08-21)
此山中:謝謝林鄭月娥 (2015-08-21) (圖)
隨想國:聽杭蓋 (2015-08-21)
演藝蝶影:沒有一聲再見 (2015-08-21)
翠袖乾坤:不速之客 (2015-08-21)
古今談:空中巴士再突襲波音公司 (2015-08-21)
百家廊:尊嚴的短缺 (2015-08-20) (圖)
琴台客聚:娛樂,向死而生 (2015-08-20)
思旋天地:凝聚香港新一代 (2015-08-20)
隨想國:協奏曲 (2015-08-20)
方寸不亂:泰國恐襲 (2015-08-20)
翠袖乾坤:從背後看出她一張臉 (2015-08-20)
獨家風景:逆行的人 (2015-08-20)
百家廊:有靈性的井 (2015-08-19) (圖)
琴台客聚:余光中獲花蹤文學獎 (2015-08-19)
生活語絲:彭真女兒的懷念 (2015-08-19)
天言知玄:旅行的「詛咒」 (2015-08-19)
鵬情萬里:貌美不止「小鮮肉」 (2015-08-19)
翠袖乾坤:張曼玉的歌喉 (2015-08-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