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從探索性保護到重點保護,從非工程性措施保護到工程性措施保護,從舉一方之力保護到獲國家政策支持保護,玉溪市撫仙湖保護步入了歷史最好時期。■香港文匯報記者 和向紅、孔蓮芝、李茜茜、彭雲 玉溪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把雲南定位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玉溪在爭當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撫仙湖以長期保持着優質的一類水資源,成為玉溪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杆,雲南及全國水質良好湖泊的典範。
升級撫仙湖保護
在全球範圍內,湖泊的保護是一個共同的難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着經濟發展與環保的雙重壓力,各種矛盾尤為突出。撫仙湖地處滇中經濟圈核心,地區經濟急需提升發展,沿湖3縣人口稠密,人均佔地偏少,適宜耕作的土地大部分分佈在撫仙湖沿岸。撫仙湖如何保護?撫仙湖流域經濟怎麼發展?沒有範本,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以下簡稱撫管局)局長武繼昌介紹,撫仙湖保護經歷了3個階段,2002年之前任其發展,2002年始,雲南省修改撫仙湖管理條例,玉溪對撫仙湖實施非工程性保護措施,保護工作進入探索階段。2010年至現在,撫仙湖保護受到國家、省、市各級高度重視,撫仙湖保護正式拉開了序幕。玉溪一直在探尋護湖之策。」
清水產流機制成典範
問湖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句一字之改的歐陽修詩句是對撫仙湖清水產流機制的最佳詮釋。
武繼昌說,撫仙湖的污染源近80%來自於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怎麼治理,沒有成熟的方案,沒有可交流的經驗,連湖泊專家的意見都不統一。在相關院士的指導下,2011年,玉溪以撫仙湖北岸的主要入湖河道東大河為試點,開始嘗試從末端治理向源頭全流域治理的清水產流機制建設。
在水源地種植涵養林,取締水庫養殖,在東大河流域分別設置了沉沙池生態帶、旁側河道、多塘系統、生態混泥土和村落土壤淨化槽,入湖河水經過層層淨化,用肉眼已能直觀的觀測到,水質淨化效果非常明顯。東大河清水產流機制建設項目是國家水質良好湖泊保護試點項目之一,項目所採用的湖泊保護「清水產流機制」理念屬國內首推,成為全國第一個清水產流試點工程。
繼東大河清水產流機制試點成功之後,玉溪市對撫仙湖16條主要入湖河道先後展開了清水產流機制建設,清水產流機制成為撫仙湖綜合保護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生態文明建設成就「仙湖夢」
撫仙湖是我國最重要的高原深水型湖泊,是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I類水質湖泊,水質優良,特有物種豐富,具有顯著的稀缺性、獨特性和水質不可逆性,其生物多樣性對於整個珠江流域生態安全和雲貴高原生態系統功能服務保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欲解決好流域保護與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關鍵在於突破現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符合流域功能區要求的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可複製、可借鑒的保護與發展共贏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隨着昆(明)玉(溪)紅(河)旅遊經濟帶建設步伐的加快,撫仙湖有條件率先在全國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推動區域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和實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新路子,必將推動雲南省整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對全國同類地區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也將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在實踐中,玉溪探索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撫仙湖保護之路。
統籌了一個機構。成立了雲南省撫仙湖--星雲湖生態建設與旅遊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對撫仙湖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保護、統一開發」。搭建了兩個平台。搭建投融資平台,成立了撫仙湖投資公司,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搭建科技支撐平台,成立了撫仙湖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管理中心,與科研院所專家合作,從宏觀和微觀方面對撫仙湖保護治理的思路、理念和工程技術提供支撐。實現了3個突破。保護治理投入、幹部隊伍建設、形成合力抓保護有了新的突破。創建了四大機制。清水長流機制;執法聯動機制;長效宣傳機制;獎懲機制,在非工程治理方面闖出了新路。實施五大工程措施。撫仙湖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截汙治汙工程;主要入湖河道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湖泊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將工程措施作為撫仙湖保護治理的根本舉措,全力推進撫仙湖水污染綜合防治近期和遠期措施的實施,在保護在與污染的賽跑中,確保保護跑贏污染。
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生態環境保護釋放生態紅利,並將老百姓融入其中,分享生態紅利,撫仙湖一定會變成人間天堂,「生態好、產業優、城鄉美、百姓富、體制順」的仙湖夢一定會實現。
話你知:人間仙境撫仙湖
撫仙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泊,位居滇中重鎮玉溪市,沿湖有澄江、江川、華寧三縣,距昆明60公里,是珠江源頭第一大湖,屬南盤江水系,流域面積674.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1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5.2米,最大水深158.9米,蓄水量達206.2億立方米,總體水質保持I類,蓄水量佔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總蓄水量的68.2%,佔全國淡水湖泊蓄水總量的9.16%和優於II類水質以上湖泊淡水資源的50%以上,佔全國62個國控重點湖泊(水庫)中I類湖泊水量的90%以上,是我國蓄水量最大、水質最好的貧營養深水型淡水湖泊,列雲南9大高原湖泊之首。
犧牲利益為保護
沿湖村民有田不能種,有房不能住,有魚不能捕,有水不能用,有船不能開,有礦不能採......為了撫仙湖,大家形成了保護共識,撫仙湖保護成效顯著,離不開沿湖群眾的奉獻與支持。
玉溪市撫管局局長武繼昌說,撫仙湖是用保護贏得讚譽的。2013年,全國15個湖泊在競爭進入全國水質最好湖泊行列,撫仙湖以專家組無可爭議的最高分入選。正是撫仙湖有效的保護工作,由衷的獲得了沿湖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使撫仙湖保護的多項措施得以推進。
16年來,見證着撫仙湖變遷,幾乎參與了撫仙湖保護所有工作的武繼昌對此頗有感觸。
只有湖清才有家興
「我們家幾十年間的收入都與撫仙湖有關,沒有清澈的湖水,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陳俊的話是生活在撫仙湖畔村民的心聲。陳俊經營的餐廳頗有特色,正值暑期,院子裡停滿了外地車,一群四川遊客正在廚房點菜,服務員穿梭在餐廳招呼客人。看得出陳俊一家的日子過得很滋潤。
澄江縣撫仙湖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張艷兵說,陳俊是從被動支持撫仙湖保護,轉變到積極支持撫仙湖保護的村民之一。
陳俊一家世居澄江龍街鎮大河口村,全村人都「靠水吃水」,村裡的所有營生都來自撫仙湖。靠做擺渡船生意,陳俊賺得了第一桶金,後來購置了兩艘客運快艇,一年有逾15萬元的收入。2002年撫仙湖藍藻爆發,玉溪市為護湖全面取締機動船,禁採面山磷礦,2004年,陳俊的快艇被政府回購。之後,陳俊在湖邊開起了餐廳兼捕魚,3年前,沿湖拆臨拆違(拆除臨時、違章建築),餐廳屬此範圍被拆。「現在經營的餐廳如果按新的撫仙湖保護條例,以後可能也要後撤至保護線......」陳俊說,自己見證了撫仙湖幾十年的變遷,撫仙湖不能不保護,搬遷雖然會有一定的損失,但自己現在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遊客來撫仙湖就是沖着這湖清水來的,撫仙湖一旦被污染,我們就什麼都沒有了。
在陳俊的記憶裡,兒時的撫仙湖水比現在清澈得多,一眼可看到7-8米深處的水底,一個猛子紮下去就把貝殼撈起來了。撫仙湖現在也是一類水,但水質已不能和以前相比了。陳俊清楚的記得,10多年前,村子裡有個拾荒老人,被村民起了個外號叫「草上飛」,靠近村子的水面上垃圾堆積成了厚厚的一層,老人經常行走在上面撿拾飲料瓶。一天,老人不慎落水,後來竟是用手撐着湖面上漂浮的垃圾獲救的。
陳俊說那段時間是撫仙湖的噩夢,現在撫仙湖保護做得好,我們是受益者,也要做參與者。
撫仙湖生態特區定位
綠色經濟發展試驗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將來產業主要以高端服務業和生態農業為主,通過創新流域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可建設成為國家級綠色經濟示範區。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示範區:撫仙湖優質水資源在全國和雲南都具有方向標作用,必須建立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及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將撫仙湖流域建成雲南、全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示範區。
知名的湖泊休閒度假勝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撫仙湖優質生態資源,按照國際一流標準發展休閒度假、養生康體、戶外運動、商務靜修等產業,有條件建成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國際湖泊休閒度假目的地,成為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化窗口。
新型城鎮化示範區:撫仙湖流域城鎮化率僅為11%,目前落後的農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撫仙湖保護和發展的需要,通過以高端綠色健康產業帶動流域城鎮化,增加當地群眾就業,建設具有撫仙湖山水文化特色,最適合於人類居住的生態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