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研究顯示「N無」人士住屋租金佔入息比率比兩年前增加,故建議政府為分間單位設租金管制。 莊禮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禮傑)香港住屋租金逼人,有關注基層市民組織的研究發現,在收入仍然偏低及租金升幅較高的情況下,本港「N無」(無入住公屋、領取綜援及交稅)人士住屋租金佔入息比率比兩年前增加,意味着他們的收入未能追上租金升幅。有業主得悉租客獲發津貼後加租,因此該組織建議政府為分間單位(如劏房及板間房)設租金管制,令「N無」人士真正受惠。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本年訪問了約1,900名大部分住在深水埗的「N無」人士,發現他們的收入中位數只有8,500元,只佔全港入息中位數24,500元(統計處本年第一季數字)的34.7%,比政府所訂貧窮線的50%低。「N無」人士活在貧窮線下,但他們的租金升幅卻比香港整體高。協會追蹤了71位「N無」市民,在他們的居所不變下,高達七成人兩年間曾被加租,租金加幅中位數為18%,更有四成半人的租金加幅達兩成或以上。對比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同期租金指數的整體升幅為11.8%,小型單位的升幅為14.6%。換言之「N無」人士比其他階層市民承受更高的租金升幅。
租金佔收入比率增至近四成
除了租金升幅外,租金佔收入比率增加也反映了「N無」人士的苦況。根據協會提供的數字,「N無」人士2014年租金佔收入的整體比率為32.5%,本年則升至34.8%,一人住戶的比率更見38.7%,可見他們的收入未能追上租金升幅。
朱小姐一家三口住在大角咀不足100呎的劏房,租金兩年增加一次,每次500元至800元不等,租金由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現時的3,500元,「租金的加幅令我們生活吃力,單單只是租金已佔我們收入超過三分一。」她曾領取關愛基金為「N無」人士發放的11,000元津貼,但租金在三月時加價500元,增加的租金一年計已達6,000元,佔津貼超過一半,「只得5,000元能真正使用。」她期望政府能在租金上幫助「N無」人士。
指業主收費巧立名目
獨居的潘先生同樣住在劏房,他指劏房租金愈來愈貴,「以前二千多元能租100呎,現在三千多元才能租60多呎。」現時他住的劏房每半年加一次,每次200元。「沒可能搬走,因為外面的租金會更貴。」潘先生認為現時業主收費巧立名目,如按金能隨時由一個月增加至兩個月,他因此希望政府能立例監管租務。
協會幹事呂綺珊補充說,在現時的趨勢下,「N無」人士的居所只會愈來愈小,她認為是因為租務市場扭曲,「業主可以不停加租,加幅也是由他們隨意決定,居民在這不合理的狀況下,津貼只能勉強幫補」,故促請政府為分間單位設租務管制監管。另一幹事戚居偉建議政府,將業主同一分間單位兩年內的租金升幅設上限,上限數字可參考租金指數的整體升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