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錢炳航表示慢性肌肉拉傷成因主要是運動少。 翁麗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都市人工時長、少運動,腰背痛是常見的身體慢性痛症。伊利沙伯醫院矯形及創傷學部門顧問醫生錢炳航日前表示,該院的日間脊椎外科每年處理約5,000宗新症,其中以頸、腰及腳部的慢性肌肉拉傷最常見,成因主要是現代人運動少,並與個人工作性質有關。他提醒市民多做柔軟體操,增加肌肉可承受的壓力。
醫生:一坐低話自己生骨刺
錢炳航表示,腰背痛求診的人數眾多,但需要動手術的個案則很少,每100宗只有1.6宗需要做手術,顯示不少人病情輕微。他說,長遠希望將病情輕微的病人轉介到家庭醫生跟進,縮短病人輪候時間之餘,並減低骨科專科的壓力。
錢炳航提到,隨着資訊發達,現代人遇上腰背痛,不少都會即時上網查找資料,自己率先分析病情,「有人一坐低就話自己生骨刺、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他指出,腰背痛成因複雜,腰痛可能是腳部出現問題。他舉例,有一名70多歲的老翁,從事搬運行業數十年,雖然全身長滿骨刺,卻未有導致他不適。他說,骨刺是額外生長出來的骨質結構,用意是幫忙強化穩定脊椎,故上年紀有骨刺實屬正常。
錢炳航又寄語其他醫生,勿過分依賴現代科技,指透過X光和磁力共振,醫者有可能看到很多與病患無關的退化性現象,即使病人有骨刺或懷疑椎間盤突出,卻未必是痛症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