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老人心


陳曉鳳

有些當兒女的,並不理解老人。老少兩代因互不理解而產生隔膜,甚至在心理上互相傷害。老人去世後,兒女才因孝心未得到表達而追悔莫及。可惜,往往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紀,兒女才能理解老人。

從小,兒女習慣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無條件的奉獻。有一天,當成年的兒女回到家,發現並沒有熱氣騰騰的飯菜等着你,廚房冷冷清清,需要你下廚才有飯吃,可能非常失落。可不要怨母親,她已經幹不動了,為一大家子人買菜做飯,成為了沉重的負擔。

人老了,各種病都會找上身來。心血管會堵塞,血壓會升高,老腰老腿兒還會疼痛。以前鐵打般的父親,開始頻繁地跑醫院,大把地吃藥;本來健步如飛的母親,現在走起路來彎了腰,邁着拖拖拉拉的步子。

不遠的一天,父母還可能會躺在床上,讓你親手餵飯才肯吃,你扶着才能入廁。本來頭腦敏捷的媽媽,開始變得丟三落四,絮絮叨叨,有時候一句話,反覆說上無數遍,要不就是呆呆地坐着,半天也不說一句話。別以為母親變冷血了,那是她患了老年癡呆。癡呆的主要症狀之一,就是感情變得冷漠。

不少過了六十歲的人,會愈來愈像孩子一樣脆弱,怕疼怕病,怕一個中午沒有睡着覺,怕一天沒有大便,怕一個人出門兒。也變得像孩子一樣「膚淺」,一頓紅燒肉,一塊糕點,就能讓他們高興起來。千萬別以為父母變自私了,人老了,生理上的舒適,就是頭等大事。誰都逃不掉大自然的規律,衰老成為人人必須面對的現實。當忍受病痛成為家常便飯時,父母能堅持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有一天,當兒女也老了,才能理解當年父母突然的變化。

千萬不要嫌棄老人,多給父母餵幾次飯,多陪父母說說話,多扶他們下樓散散步,把他們當成脆弱的孩子呵護吧!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的兒女會按照你對父母的態度待你。

經常有兒女說起不去看老人的理由:嫌父母偏愛其他子女,薄待了自己。

其實,在多子的家庭中,哪個當父母的都不可能做到對兒女的愛完全相同。多半是更偏愛老大和老小,有時候,是偏愛身體更弱的那個,或是最聰明最漂亮的那一個。如果兒女雙全,則多是更偏愛男孩子。

立遺囑的時候,父母偏愛的孩子就會得到更多。如果父母只有一套房,多半會留給最愛的那一個,或者是經濟狀況最不好的那個。別為此記恨父母,他們也有苦衷,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能不疼嗎?愛的方式不同罷了。誰都不能平均分配愛,父母也如此。對老百姓來說,可能只有一套小房子,給了兒子,就沒有女兒的。記住父母曾經對你的好,就能心平氣和地善待父母。

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家庭中,贍養父母最盡心的,恰是沒有繼承父母一分錢的女兒。人到中年的女兒們,多半已賺到了人生需要的一切,房子和存款一樣不少,並不需要再從父母那兒分一杯羹。盡孝心,就為回報養育之恩。

有位朋友,雖然時時說起父母如何偏愛她哥哥,可一點兒沒有影響她在母親身邊四十年光陰的盡孝。倒是有些從小受到父母特別疼愛的兒子,後來疏遠了老人。

某次一位親戚喬遷新居。佈置新居時,把他母親房中的大書櫃取消了,改成放雜物的小書架。老人退休前做文字工作,平生最愛讀書,後來得了白內障,讀書就費勁了。我問親戚:「你怎麼不留着老太太的書櫃?」親戚不屑地說:「老太太那麼大歲數,眼睛也不好,還讀什麼書呢!」

一句話,讓我心有點兒寒。我想,老人嘴上不說,心裡一定為消失的書櫃而難過。親戚以為,老太太只要衣食無憂,有病時有人陪着去醫院,就算晚年幸福了。其實,他恰恰不明白,老人雖然來日無多,但也需要精神生活。腿腳不便又有一定文化的老人,讀書的樂趣更重要。吃飽了終日枯坐等待死亡,是多麼難受!

有位當聲樂老師的朋友抱怨說:「我媽八十多歲了,還天天纏着我學這學那,好不容易教會她用電腦上網了,前兩天非要讓我教她學唱歌,真讓我哭笑不得!」我笑着說:「你就教唄,八十多了怎麼就不能學唱歌呀?」

有朋友說,自己的母親快七十歲了,可還是那麼愛穿戴,什麼時尚都想趕。有一次老太太做了兩套碎花夏季套裝,穿着在大院裡一走,很是招眼。我說:「那說明老太太愛生活呀!」後來一打聽,是老人40多年前的初戀情人要從台灣來北京,老人那段時間才特別在意形象。

等你也老了,才會懂得,衰老的容顏背後,每每依然是一顆鮮活的心靈。人老心不老,是老人的小秘密。提起初戀,老人依然會臉紅心跳。

當今的五零、六零後,也都五六十歲奔七十歲去了,可他們還唱歌、跳舞、讀書、畫畫、寫字,玩兒的心比年輕人還盛。北京歌廳的白天,充滿了老傢伙們的嘹亮歌聲。年過花甲了,還能飆上《青藏高原》的高音。可惜他們的上一代,老年多半是枯寂而過的。

在歌廳見一位退休司長與兵團戰友一起高歌,美滋滋地載歌載舞。我想,老年是個享受藝術的好機會。老人多才多藝,利己利人,是宏揚社會正能量。老人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交際,兒女要欣慰,因為你看到了自己的明天依然會那麼美好。人老了,生活更要有質量,絕非一粥一飯就能打發了的。

單身老人最怕寂寞,更怕與兒女一起過受氣,最希望的,是重新組織小家庭。有的子女因為父母重組家庭與父母鬧翻。他們沒有想到,老人也需要感情生活,從六十歲到九十歲,還有漫長的路可走,老人也有權利規劃未來,尋找愛情。

老人心不是一口枯井,而是豐美的草原。有時對兒女來說,最難不過的,就是理解老人心。

相關新聞
張嘉佳 今晚的文字溫暖了誰? (圖)
書評:珀拉.霍金斯的另一場重生 (圖)
《風雲南北朝之苻堅》亮相上海書展 為苻堅正名 (圖)
書介:被埋葬的記憶 (圖)
書介:Big Magic:Creative Living Beyond Fear (圖)
書介:危險女人(上+下) (圖)
書介:唐 風尚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老人心
琴台客聚:我未之見也!
生活語絲:孫立人的一生
淑梅足跡:垃圾仔變世界傑青 (圖)
七嘴八舌:別用狹隘思想睇大閱兵
翠袖乾坤:消失的情感
網人網事:識符號 認表情
郊遊行山Apps 輕鬆規劃行程不怕迷路 (圖)
I動靜:雙影像防震系統數碼換鏡相機Panasonic LUMIX GX8 (圖)
I動靜:藍牙頭戴耳機Jabra Stealth UC系列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