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富經在水寫本上練字。記者金月展 攝
94歲的胡富經是4位老人中年齡最長的,也是最具文化氣質的,脊樑筆挺,白鬚飄然,提起筆來揮灑自如,抗戰老兵活動中心裡的字皆出自他手,但由於年齡原因,有些耳聾。由於沒有專業的宣紙,胡富經平常只是在用過的廢紙上一遍遍練習。志願者送來水寫紙,成了胡老的最愛,蘸完水寫字後可以速乾,也不浪費紙張。
1939年,17歲的胡富經投筆從戎,在河南舞陽參加了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0軍工兵營通信排,由於是通信兵,老人並沒有參與戰鬥,但卻肩負着整個軍隊的信息連接。1944年冬天,因為父親病逝,作為家中長子的他離開部隊回到老家。由於他能識文斷字並寫得一手好字,曾在西平縣當文書,後日本投降,部隊大裁軍,老人就務農至今。
「我那時候想,國難當頭,沒有國哪有家呀,就報名參軍打日本鬼子去了。」胡富經說道。當記者詢問他能否將他們4個人的名字和年齡記於紙上時,他二話不說提筆寫字。「我的生活來源就是種地,沒有其他收入,幾個在外地的閨女會給俺湊點生活費。別看我九十多了,身體除了有點瘦之外還算硬朗,自己做飯一點問題都沒有」,胡富經樂觀地說道,他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在老兵活動中心寫字、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