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虎頭要塞博物館陳列着挖掘出來的日軍遺留彈藥。 記者王欣欣 攝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虎林文物管理部門對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進行了再次挖掘,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文物部門對該要塞遺址進行的第四次挖掘,發現了一處新的要塞入口,並找到不少侵華日軍遺留的武器裝備。
「最近的一次挖掘工作,我們發現了很多有力的新物證,有子彈已經上槍膛的九九式步槍,有穿甲彈,可以用於攻擊坦克和裝甲車。還有防毒面具、日式手榴彈、皮製刀褲。」虎林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喻勝林對記者說,猛虎山地下要塞由三個部分組成,西猛虎、中猛虎和東猛虎。我們以前探查的是中猛虎和東猛虎,這次挖掘地是在西猛虎。
要塞群地下全部探明
沿着濕滑、狹窄的要塞通道,弓着身子小心地向前行進。要塞主通道寬1.5米,高1.8米,主通道水泥混凝土穹頂部分已經全部被炸塌。挖掘清理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遺物,一些槍托,還有一些婦女兒童的鞋,還有士兵穿的皮鞋,還包括很多生活用品和武器。
根據日方提供的資料,當年日軍修建虎頭要塞地下工事總長約20公里,而目前文物部門探查發現了不到10公里。此次西猛虎山要塞的發掘,意味着整個猛虎山要塞群地下工事位置及走向全部被探明,對日後的挖掘清理起到重要作用。
日軍要塞研究專家徐占江認為,決定戰爭勝敗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要塞。日軍修築的「東方馬其諾防線」看似龐大,但要塞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蘇軍通過穿插迂迴,將這些要塞群逐一分割攻克,使這些要塞最終成為埋葬侵華日軍的「墳墓」。
為紀念在戰爭中殉難的人民和犧牲的反法西斯將士,虎林市政府如今在虎頭要塞遺址修建了「二戰終結地紀念園」,不少當年經歷過那場戰爭的蘇聯老兵或他們的後代,經常來到這裡祭奠長眠於此的英雄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