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地溝油和黑心食油」屬於比較嚴肅的時事議題。由於不是一般的政策類題目,所以作答時有相當的難度。
早前有台灣商家用回收的餿水油和皮革工廠廢棄油等去提煉食油,並轉賣給供應商。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現本港有食物製造商曾經使用這批食油,當中包括著名的飲食集團:美心。
商家為什麼會製造地溝油?同學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一,經濟誘因,商家意圖降低生產成本以獲得最大的利潤,因而不惜罔顧商業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製作地溝油;二,當局抽查和執法不嚴謹,以致有商家鋌而走險。
事件對於各持份者都會有負面影響。例如:消費者的健康受威脅、選用該食油的商業機構的聲譽和營業額下跌、市民對香港政府食物安全中心的信任下降、香港品牌的聲譽受損。
「毒油」全球化 跨地合作治本
那麼,港府應如何處理上述事件和避免發生?食物安全中心應加強抽查執法,並加強通報機制,好讓市民盡快知道第一手資料。發現問題食品後,應立即促使食物供應商回收相關產品,並即時限制可疑的食物進口。
未來,對於食物原材料的供應和監管更應多加留意。特區政府現正就立法規管食用油脂,以及回收「廢置食用油」諮詢公眾,內容包括規定出入口食油須有官方證明,強制食肆把廢置食油交有牌的收集商處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地溝油的問題不只出現在台灣,內地也有類似問題。如2003年北京有公司被揭用黑心食油炸麻花和江米條等食品;2011年,金華市有煉油戶使用腐爛變質的動物殘骸製造黑心食油。
另外,此議題與全球化有少許聯繫。地溝油的供應商為台灣,但香港的飲食業購入原材料製作食品,可見地方分工的現象以及全球化下交通運輸的改善,地溝油因而被運往各地。當發現問題時,要從各地回收問題食品。而要解決此問題時,跨地的合作也很重要。除了港府要加緊監管食品的入口,台灣當局也應加強監管,才是治本之法。■劉穎珊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 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三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