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抗戰勝利之作《問血》新書首髮式在京舉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郝軼 北京報道)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週年獻禮之作《問血》一書首髮式於2015年9月1日在京舉行,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現在中國正處在發展之中,我還沒有為中國作貢獻。我的國籍是日本,我想在中國發展。像我這種身份的人更應該是在中國,為中國作出點什麼,不是刻意要為促進中日友好關係,而是純粹為了中國社會,為像我這樣的第三代遺孤做點事情,這樣自然而然會成為中日之間的橋樑。」
說這番話的人叫佐籐升(中文名王升),今年26歲,二戰日本遺孤第三代,日本出生長大,中國求學生活。為了解開對自己特殊身份的糾結,揭示日本遺孤後代的生存現狀,他花費兩年半時間寫了一部自傳體小說《問血》。
據瞭解,本書作者佐籐升是日本遺孤第三代,本書以作者親身經歷為藍本,講述了主人公佐佐木春在中國留學期間對自己特殊身份的懷疑和思索,對成長在不同環境下體驗與感悟,以及對華戰爭的愧疚、反思等等。真誠分享了艱辛曲折的成長經歷,呈現了日本遺孤後代內心的掙扎與痛苦,反思與探知。
作為在日本出生並度過了大部分童年的日本遺孤後代,佐籐升並沒有象大部分年輕人一樣的躺在父輩為他打造好的搖籃裡,冥冥中就像有個聲音在告訴他到中國去。在他12歲那年,當大部分和他一般年齡的孩子還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無慮的生活時,小小的佐籐升便自己選擇回到了他外婆當年被善良的中國人收養的哈爾濱。在哈爾濱的三年裡,佐籐升學會了普通話,學會了和中國人打交道,交朋友。
「我個人的身份和經歷,不得不讓我主動去瞭解70年前那場戰爭。因為有了70年前那場戰爭,所以才會有像我這樣身份的人出現。如果沒有那場戰爭,也沒有遺孤。因為1945年戰爭結束那一年,遺孤被奪取了他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權,他就不得不對抗自己的命運,又跟親人的生離死別,被留在中國了。到了遺孤第二代,他們拚命地為了適應日本社會工作掙錢,他們也很辛苦。到了第三代,就是導致了像我們這些人對於自己真實身份的一種糾結、困惑,這些都是70年前那場戰爭留下來的副遺產」, 佐籐升介紹說。
在《問血》首髮式上,佐籐代表日本戰爭遺孤後代特地向中國人民道歉,回報他的是觀眾的微笑和掌聲。
此外,在9月1日的新書首髮式上,佐籐特地邀請了他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呂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