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方蘊婷(左)及何天慧(右)認為透過活動有助成長。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抱着貓貓入睡、帶小狗到公園玩耍,寵物是人類生活上的忠誠夥伴,讓生活更有愛。不過,寵物並非一件玩具,牠有生命、情緒、感受,不同年紀更有着各樣生理需要,主人有責任加以照顧。愛護動物協會本月在小學推行為期10個月的「愛護動物小領袖計劃」,提倡「動物福利」,希望孩子放下個人主義,將心比己對待動物,了解牠們真正需要,避免好心做壞事,愛牠變成害牠。
愛護動物協會教育部經理趙明明表示,過去參與協會講座的學生之中,七成為小學生,她發現普遍孩子都頗自我,凡事以「我」的角度思考,「他們會話:我鍾意小動物柔軟的毛髮,我鍾意佢哋好可愛,我鍾意......於是想養寵物。」事實上,不少成年人都有這樣的心態,導致有主人會替貓狗着衫褲鞋襪等行為出現。
不顧感受 累寵物「英年早逝」
趙明明不否定這群主人很愛寵物,但這些行為卻未必顧及動物的感受,部分嚴重情況甚至會影響動物壽命,「不少家長給孩子飼養巴西龜,只因牠們體型細小,加上在寵物店中看到牠們只要住處有一點水,看來比較易養。事實上,巴西龜需要暖燈,需要平台休息,結果平均壽命可達40多歲的巴西龜,活不了幾年就死去,原因正是主人未有了解動物的真正需要。」
趙明明又留意到很多孩子都愛看動物表演,卻忽略了牠們在受訓時遭人虐待的慘況,「像海豚或獅子等野生動物,被帶到舞台『訓練』及表演,強迫牠們做出違反天性的行為,其實都是虐待。」因此,她每次在向同學講解上述情況,均希望同學可易地而處,「假如有人把你從父母手中捉走,離鄉別井帶到陌生地方,每日被迫走到台上表演,感覺好受嗎?」趙明明相信,只有將心比己,才能真正了解何謂「動物福利」,並學會尊重生命。
每校選出10人 為期10個月
為推廣動物福利的重要性,愛護動物協會本月起在小學推行為期10個月的「愛護動物小領袖計劃」,鼓勵全港小學參與,每校可選出約10名學生擔任愛護動物小領袖,學習關愛動物資訊後,回校將訊息推廣至全校,並將成果遞交回協會,活動完結後表現出色的學校及小領袖將獲獎勵。
上述計劃為2012年舉辦的「愛護動物大使獎勵計劃(中學界)」的延伸,當年的冠軍大使方蘊婷是妙法寺劉金龍中學的學生,曾經在校舉辦講座、攝影展覽等多項活動推廣動物福利。她指目前仍有很多動物遭受殘忍對待,例如遭人利用測試化妝品及日用品,參加計劃後讓她看清真相,不再支持這些無良機構。
方蘊婷的老師何天慧認為,計劃需要學生自發組織活動,也讓他們多主動與人接觸,改善溝通技巧,有助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