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應台:阿列克謝耶維奇多重身份獲諾獎認可


放大圖片

台灣作家龍應台9日在臉書上表示,阿列克謝耶維奇獲諾貝爾文學獎,除了是對作家的勇敢和堅持予以鼓勵,同時是記者、社會學者、心理學家兼牧師第一次得到這樣高度的認可。

龍應台回想起2005年在柏林遇見阿列克謝耶維奇,那時柏林文學雜誌「Lettre International」一年一度的紀實文學獎進行決選,10個評審從世界各地飛到柏林聚會,評審都是資深作家,其中包括龍應台與阿列克謝耶維奇。

那時每個評審都要寫一段話,談對於紀實文學的看法,龍應台說,當時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一段話是「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寫作類型能夠讓我最貼近真實人生。現實像一個磁鐵吸着我,讓我痛苦又使我着迷。我要把它放在紙上。最後我選擇的類型是讓真人的聲音和懺悔,以及目擊者的證詞證物說話。」

阿列克謝耶維奇還說,「我就是這樣去看、去聽這個世界,眾人聲音的合唱和日常生活的細節匯聚......我必須同時是作家、記者、社會學者、心理學家兼牧師。」

因此,龍應台認為,阿列克謝耶維奇在2015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除了是對一個作家的勇敢和堅持予以鼓勵之外,比較特別的是,紀實文學的類型,不是小說、不是戲劇、不是詩歌,而作者「同時是記者、社會學者、心理學家兼牧師」,第一次得到這樣高度的認可。■文:中央社記者 鄭景雯

相關新聞
阿列克謝耶維奇 面對苦難的復調悲語 (2015-10-12) (圖)
龍應台:阿列克謝耶維奇多重身份獲諾獎認可 (2015-10-12) (圖)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新版付梓 (2015-10-12) (圖)
金宇澄 繁花盡處 (2015-10-05) (圖)
書介:City on Fire (2015-10-05) (圖)
書介:汽油生活 (2015-10-05) (圖)
書介:三十三年夢 (2015-10-05) (圖)
書介:柯布Le Corbusier (2015-10-05) (圖)
書介:德米安:徬徨少年時 (2015-10-05) (圖)
徵稿啟事 (2015-10-05)
李際均 新時代下的中國軍事戰略思維 (2015-09-28) (圖)
書評:校園小說女王恩田陸 (2015-09-28) (圖)
簡訊:「青春詩會」走進福建首邀港澳台詩人 (2015-09-28) (圖)
書介:香港女警六十年 (2015-09-28) (圖)
書介: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2015-09-28) (圖)
書介:Lost Ocean:An Underwater Adventure & Colouring Book (2015-09-28) (圖)
書介:請勿對號入座 (2015-09-28) (圖)
徵稿啟事 (2015-09-28)
誠品新店進駐尖沙咀 展現文創活力 (2015-09-21) (圖)
書評:耶路撒冷的移居者 (2015-09-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