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我記不清去香港歷史博物館多少次了,每次在珍貴的展品前駐足,望着如潮的人流,我彷彿重新找到在北京參觀文物展覽的激動感覺。可有的香港同事竟從未去過那裡,在我看來,就像北京人說自己從未去過長城一樣,這真是不可思議。
港人的創意和策展能力堪稱世界一流。今年是位於九龍的李鄭屋東漢墓發掘六十周年紀念,香港歷史博物館為此專門策劃了「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大展,前不久剛結束,最大看點是聞名天下的「金縷玉衣」,還有從內地各省市借來的一百六十二件珍貴文物。「一帶一路」熱方興未艾,策展者古為今用,將漢武帝派張騫打通西域作為展覽主線,將兩千多年前的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參觀完展覽,像是穿越了四百年大漢的金戈鐵馬和文治武功。
說到絲綢之路的東西方文明交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土的文物最有說服力。在一百六十多件展品中,新疆交河溝北一號出土的「小金駱駝」最小,僅比大拇指甲大一點,但卻格外吸引我。這是兩尊臥姿的雙峰駱駝形象,由金片錘鍱而成。小金駱駝雙目平視,形態安詳,光可鑒人,格外可愛。駱駝主要生活在我國西北、中亞和中東等沙漠乾旱地區。它可是絲綢之路的大功臣,地位堪比農耕民族的牛和遊牧民族的馬。至今,駱駝更是上述地區人們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大題材,在油畫、掛毯、雕塑和民間手工藝品中多有表現。
漢武帝劉徹的功績不勝枚舉,派張騫出使西域是濃墨重彩一筆。他遣衛青、霍去病從彪悍的北方匈奴人手中奪取了千里河西走廊,打通了今蘭州向西至嘉峪關的狹長戰略通道,將武威、張掖和酒泉等重鎮收入囊中。倘無河西走廊的話,就不可能有日後的新疆和西藏歸於中華一統,所謂「中華帝國」也就無從談起了。
展品中還有一件新疆展品,是若羌縣樓蘭三號壁畫墓出土的「半袖綺衣」。這是一件由紅和灰為主色塊組成的、色彩極艷麗的絲質童裝,帶有褶襇的喇叭式半袖,束腰以下為大襬寬。儘管右半部分殘缺不全,但不看便知是西域民族的服飾,在樓蘭壁畫和尼雅文物中隨處可見。無疑,物質的交流,文化的溝通,宗教的傳播,當然也有戰爭血與火的洗禮,成就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我去過新疆多次,但從未參觀過烏魯木齊的新疆歷史博物館。看來,這一課應早早補上,說不上會再見到「小金駱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