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教育局自2002/03學年起在公營小學推行「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以協助學生面對成長路上不同挑戰。有團體卻發現計劃採用價低者得的投標制度,導致駐校社工要年年換人,影響服務質素及穩定性。加上資源有限,社工人數嚴重不足,平均每周要超時工作10.5小時,令流失率大增。團體建議當局應取消投標制度,並就香港的學生輔導服務作全面檢討。
價低者得 損服務穩定性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小學輔導服務關注組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517間公營小學的社工,收回132份有效問卷,發現17%受訪者年資少於一年,比率較去年上升7個百分點。此外,半數受訪者任職的學校只聘用一名輔導人員,受訪社工平均每周超時工作10.5小時,有近四成受訪者打算立即離職或於本學年內離職,主要原因是輔導服務需逐年投標續約,工作前景不明,工作量太多及支援不足。
關注組認為,問題癥結在於學生輔導服務採用價低者得的投標制度,小學利用教育局的津貼自行聘用輔導人員和社工,難以聘請合適人手。
此外,投標制度令社工失去工作保障,不利學校人事安排,接受輔導的學生很多時需重新適應新社工,影響服務質素及穩定性,故建議當局取消投標制度,把學生輔導人手設為常設職位,並考慮增加人手紓緩社工壓力,避免人才進一步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