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IMF本月的會議若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籃子,長期而言人民幣資產將發生什麼變化?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全球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不會急升,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取決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的表現,以及中國資本賬戶和匯率機制的演變。
入SDR或可促使資金流入中國
雖然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管理機構,把人民幣加入持有資產組合,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會受到高度不確定的外部因素影響,但花旗分析師近日對12位管理逾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儲備經理人進行一次「相當非正式的」調查,詢問如果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他們是否更傾向於將其納入他們的外匯儲備。得到的回應都是肯定的。倫敦花旗新興市場經濟體主管David Lubin表示,在定義上,納入SDR籃子將使人民幣成為「儲備資產」,應能促使資金流入中國,不過規模多大就很難說了。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就算人民幣在本月成功納入SDR,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資產重新配置。對人民幣資產有興趣的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已經對人民幣資產進行配置,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增加人民幣資產。同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使用水平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提升。
象徵意義重要 可推動資本開放進程
不過,其象徵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朱海斌表示,人民幣的納入將被解讀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人民幣作為自由可使用貨幣的官方背書,同時也標誌着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日益突顯的重要性得到了國際認可。這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國內金融改革以及資本項目開放進程。
朱海斌指,從長遠角度講,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未來幾十年內中國的經濟表現。20世紀80年代,日圓的國際化一段時期非常迅速,但90年代後日漸衰落,為中國提供了前車之鑒。其次,中國資本賬戶和匯率機制的演變,以及人民幣計價金融工具的發展對投資者產生的影響均將比獲得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這一標籤的意義更為深遠。
匯豐亦指出,根據當前的計算方法,人民幣在SDR的比重可能在14%左右。但該行在近期一份報告中稱,如果IMF將人民幣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情況納入考量,其比重可能更低,這一塊是「人民幣的軟肋」。他們認為,面對嚴峻的經濟挑戰,中國政府實施了有利於市場的外匯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所帶來的影響要勝過SDR貨幣地位的「象徵性」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