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緬甸選民一早排長龍等候投票。 路透社
緬甸2010年改革開放後,經濟迅速發展,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達8.5%,但當地人普遍未能分享發展成果。有望勝選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簡稱民盟)承諾投資基建、刺激就業、增加富人稅額及改善社會福利,屆時貧民生活或可改善,但有專家指出,若選後局勢不穩令外資撤出,當地經濟可能面臨重大風險。
緬甸軍政府移交政權予文人政府後,軍方仍然掌握港口及礦產等經濟命脈,而且缺乏競爭,在改革開放中獲益甚大,然而當地逾1/3人口每日生活費不足1.25美元(約9.7港元),貧窮問題嚴重。最低工資水平定於每日3,600緬元(約21.8港元),僅足餬口。
成衣業是緬甸工業重要一環,但當地缺乏拉鍊及鈕扣等配件供應,加上基建未盡完善,運輸及供電均不發達,增加生產成本。澳洲悉尼麥格理大學緬甸問題專家特尼爾警告,製衣廠對設廠地點彈性較大,若緬甸選後政局不明朗,外資可能迅速撤資。
西方制裁限制發展
西方對緬甸的制裁措施,亦限制緬甸經濟發展,花旗銀行今年6月接獲華府通知,指經營仰光港口主要碼頭的史蒂文.羅(Steven Law,譯音)與軍政府關係密切,屬於制裁對象,花旗、美銀及匯控等其後減少對緬甸貿易提供金融支援,避免觸犯制裁規例,美國對緬出口貨值因而由6月的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大減至9月的550萬美元(約4,263萬港元)。■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