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The Little Prince 02》
今年恰逢成人童話《小王子》原著發行70周年,十月中旬已在內地搶先上映的3D動畫電影《小王子》儼然成為上個月影院內的「催淚擔當」。這個極富詩意的童話故事,長久以來一直深深震撼着千萬讀者的心靈。內地著名畫家、雕塑家沈敬東特用幽默、詼諧、略帶俏皮的造型以及色彩濃烈又不失童趣的繪畫語言根據童話主題,為今年暑假在北京大隱劇院上演的同名音樂劇《小王子》設計嶄新形象。並於日前攜小王子主題油畫、雕塑及「粉墨登場」系列水墨作品展來港,與本港市民一起重拾童真。■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法國有兩個名震全球的童話人物,他們分別是「小王子」與「丁丁(Tin Tin)」,其中《小王子》一書更被譽為20世紀「除了聖經與可蘭經之外,全世界最膾炙人口的書籍」。在本書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逝世50周年紀念時,法國政府還特意印製了50元法郎的「小王子」紙鈔及郵票。安東尼.聖修伯里不僅是法國著名的小說與童話作家,也是一位飛行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徵召入伍,擔任空軍偵察員的任務。1944年,在一次偵察任務中安東尼.聖修伯里墜機失蹤,《小王子》便是他在逝世前幾個月所寫的童話哲理故事。
小王子隱藏憂傷
《小王子》的神奇之處在於,全書只有數萬字卻富含各種意象,因此影響力經久不衰。電影上映後書中金句如:「一旦你馴服了什麼,就要對牠負責,永遠的負責。」;「我太年輕了,甚至不懂怎麼去愛她。」;「也許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迅速「刷屏」各大社交媒體。沈敬東認為自己被《小王子》所吸引,不僅僅是因為以上內涵十足的經典台詞,更是因為感覺到小王子的思想特別能代表自己對世界與人生的理解和看法。在創作該系列油畫的過程中,小王子逐漸成為了沈敬東的代言人。他甚至將一張小王子油畫設置為自己的微信頭像。畫面中小王子代表沈敬東端坐在浩瀚宇宙的懷抱中,用安靜而清澈的眼神觀察着這個新奇的世界。
沈敬東說:「小王子對人生和世界帶有很多疑問,所以憂傷。但是我覺得就像普通人一樣,憂傷一般不會赤裸裸地呈現人前,人們能見到的多數還是他快樂的一面。這是我對小王子的理解。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是他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直接反應。我理想中的世界應該是人人平等的,不管他身處什麼樣的位置,擁有什麼樣的職業,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應該從善。雖然現實社會中存在不少令人痛心的事件,但我們應該笑着來面對。幽默可以化解生活中的痛苦和掙扎,自我尋找快樂很重要。」因此沈敬東為在北京上演的同名音樂劇設計了一個純真俏皮而眼中閃爍着智慧的小王子形象,並將此形象帶入近二十張油畫創作當中。
大英雄亦可親切可愛
此次與沈敬東一同赴港的除了紅遍全球的名人「小王子」,還有一批踏着正步憨態可掬的「陶瓷」士兵。但所謂的「陶瓷」小兵並非瓷質雕塑,而是沈敬東根據早期《英雄》系列雕塑所衍生出來的水墨作品。199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的沈敬東,曾經在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從事舞台美術工作長達17年,不時也客串群眾演員。過往的軍旅生活對沈敬東的藝術風格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英雄》系列作品描繪了一眾卡通化的士兵肖像,嚴肅甚至不苟言笑的士兵形象在沈敬東的筆下蘊含着一份特殊的親切感。他後期的畫作也延續了簡練、輕鬆的繪畫風格,用可愛的造型打造「最可愛的人」。
據悉,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後波普藝術家多運用具有典型意識形態符號的形象與標識進行創作,而沈敬東卻並無嘲諷意味,因為他自己也參與畫面,去演繹不同軍裝制服中的大小角色。沈敬東笑言:「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行為藝術家,其實畫面中的士兵都是我的代表,我通過他們走入不同的畫面。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由於深受感觸,所以就大閱兵的主題展開了一系列的繪畫。」大學畢業後沈敬東以版畫創作為主,近年來更多地專注在雕塑、油畫上,雖然從小學習書法國畫,但因為自覺尚缺乏藝術積澱,所以沈敬東一直未敢涉足該水墨。但不同媒介的創作打通了他對藝術的理解,各媒介間互為延伸,互相影響。沈敬東表示,本次展出的「粉墨登場」系列,就由從雕塑作品衍生出來。由於深感繪畫受到技法束縛,沈敬東嘗試透過雕塑尋找新靈感,在為雕塑作品所拍攝的相片中,他受瓷媒介反光時獨有光潔感覺啟發,將「光斑」嫁接到油畫甚至水墨創作中,一舉捕獲尋覓已久的個人風格。
據沈敬東透露,自己摸索並尋找個人風格的過程長達六年。從念起到成功實施,其中經歷了漫長探索過程。他說:「我覺得藝術家就是要形成個人的風格。除了做展覽,其餘時間我基本從早到晚都呆在工作室,甚至住在工作室。雖然不是時時刻刻都動手畫,但每時每刻都在思考。石濤有句名言-筆墨當隨時代。我們所處的時代有自己的特色,我們不能說哪個時代更好,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東西,值得回味的東西。我認為我們的時代也應該有自己的創新和反思。身為藝術家,我們應該更多地去表現和現實貼近的生活。國畫是中國的傳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假如中國人只會畫油畫而不了解國畫是不對的。隨着年齡增長,對水墨的認識越來越深,我覺得國畫裡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東西。國畫一次成形,筆墨之間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很多人誤以為國畫輕鬆幾筆,很簡單,其實幾筆之間就見功力。沒有足夠的修養、對藝術的理解很難畫得好。所以未來我會繼續嘗試將自己在油畫中形成的風格帶到國畫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