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以來,在世界範圍內,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出現了人口爆炸性增長,資源過度開發,對能源尤其是對化學燃料需求猛增,不僅導致了全球性的資源匱乏、生態失衡和環境污染,而且還由於大量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鹵素碳化物等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從而導致發生了全球性氣候變暖現象,極端天氣頻繁發生。
極端天氣除了給人類帶來直接的財產和生命損失,還有其他一些惡劣影響,造成土壤乾旱、侵蝕加劇、病蟲害危害程度增高、農業生物物種衰退甚至滅絕、農業成本和投資增大等等。氣候變暖可導致水資源短缺、污染物濃度增高,以及旱澇災害增多、還會導致極地冰雪融化,從而引起海平面水位升高,海岸帶地區被淹沒、地面下沉等。在高緯度和荒漠化地區,由於氣候變暖會使土質變得鬆散,從而導致植被下降、沙塵天氣增多。在上述幾種溫室氣體中,鹵素碳化物的增加還會消耗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使臭氧層保護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傷害的能力降低。
洪水雪崩增 糧食大減產
據聯合國的一項專門報告說,隨着全球氣候的繼續變暖,乾旱、洪水、饑餓和瘟疫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嚴重威脅,熱浪和降雨發生的頻率將會加快,因此,水位上漲、洪水、滑坡和雪崩將會增加。經常遭受水荒的南方地區將會遇到更多的颱風、乾旱和嚴重的沙漠化。因此,許多國家的農業產量將會大幅度下降,還可能出現饑荒和流行性疾病。
世界氣象組織預測,隨着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可能更為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應對極端天氣,已成為人類常態性的挑戰。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