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陳楚倩)金發局早前發表報告,建議推動本港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發展。金發局拓新業務小組成員、惠理基金(806)主席謝清海認為,為便利發行人在香港推出ETF,香港須建立公開透明、規則清晰明確的平台、簡化ETF的認可程式,以吸引從業員和投資者參與其中,從而壯大ETF的市場規模。惠理基金ETF業務拓展副總監葉浩文表示,若香港ETF發行商獨立研發指數,將可為ETF市場帶來更多創新產品,亦有助提升香港ETF巿場的競爭力地位。
5隻ETF佔總ETF交投量約97%
現時本港約有130隻ETF,僅佔整個市場成交的約8%,遠低於美國的25%,而該8%的成交,更絕大部份集中於5隻ETF之中。過去3個月,該5隻ETF的平均交投量,已佔總ETF交投量約97%,其餘大部分ETF都成交疏落。謝清海說,要持續發展ETF市場,首要增加流動性,繼而發展更多不同的ETF產品,期望在3至5年後,本港ETF市場的成交,能增至佔大市成交額15%至20%。
倡發揮離岸人民幣樞紐優勢
葉浩文認為,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優勢相當明顯,他相信只要加強某些方面的發展,便可以提高本港的ETF市佔率。例如香港的ETF發行商獨立研發ETF指數,以及研發更多創新的ETF產品。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能夠吸引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ETF來港上市。截至今年9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達近9,000億人民幣,香港不但擁有內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也是最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融資中心。」葉浩文表示,已穩佔先機的香港,只要加強中國內地與香港的跨境合作,自然能為兩地ETF帶來長足的發展。
對於本港大部份的ETF交投量低企,這情況主要由於投資者對ETF的認識不足。從外國的經驗來看,推出更多種類的ETF,例如Smart Beta ETF(聰明啤打ETF)等產品,絕對可以推動整體ETF市場的發展,因為新產品的推出,會加強發行商投放資源去強化投資者教育工作。
此外,在美國等市場,當地的ETF發行商往往會獨自建立新型基準指數,香港就相對保守,多間ETF發行商大都只選擇與指數公司合作,研發基準指數。「由於香港監管當局往往對非傳統的ETF,例如Smart Beta ETF較為審慎,增添審批上的困難,因此指數公司亦沒有太大誘因參與合作。」葉浩文說,由於新基準指數數目有限,這樣亦直接影響ETF發行商研發新型ETF的空間。
他相信,若香港ETF發行商獨立研發指數,可為ETF市場帶來更多創新產品,亦有助提升香港ETF巿場的競爭力地位,同時亦增加了投資者的選擇。此外,由於巿場競爭不斷增加,指數公司及ETF發行商也有望調低產品整體收費,直接惠及投資者,讓香港建立一個更全面的ETF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