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行透視:香港窩輪牛熊證市場的戰略選擇


海通國際 杜勁松博士

從2012年開始的3年期間,港交所窩輪牛熊證(簡稱「輪證」)佔大市成交比例分別為24%、20%與19%。今年頭10個月,佔比回升至為25%(數據來源:港交所)。但成交數據並未能阻止發行商離去的腳步。目前活躍的輪證發行商為10家左右,而往年則維持在14家左右。

進一步分析,在現有16家發行商,僅有1家中資和1家港資。近年來選擇退出這個市場的發行商,往往是外資背景,給人的印象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或許市場競爭激烈是其選擇退出的原因,但外資行全球策略的重大調整往往成為一個共同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鼓勵和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中資行進入香港輪證市場,其實可以起到市場「定海神針」的作用。另一方面,這將有助於港交所繼續保持輪證市場全球領先的地位,有助於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產品選擇、特別來自那些願意並且能夠對香港市場履行長期承諾的發行商。

發行商和交易產品需多元化

除發行商多元化,還有兩個重要的戰略選擇,需要特區政府、監管機構按照適度有為的理念予以推進。首先,特區政府可以加強與中央政府的溝通,在適當時候推動香港輪證市場納入「港股通」合資格標的。若運作成熟,也可考慮進一步允許發行以「滬股通」股票為標的的輪證。這將有助於解決中央政府所面對的「場外配資」難題,亦即,內地存在大量的高槓桿投資需求,但產品、渠道、監管等缺失反而衍生出場外配資及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其次,全球金融監管機構正在協調加強對場外衍生產品(OTC derivatives)的監管,所涉及的集中報告、清算和強化資本充足約束等顯著增加金融機構的合規與運作成本。如果特區政府、監管機構、港交所利用現有輪證市場的基礎設施,推動更多場外衍生產品進入「場內」,實現交易產品的多元化,對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新聞
新盤浪接浪 跌市恐加速 (圖)
12月預計開售的新盤 (圖)
11月開售新盤一覽 (圖)
世宙低二手兩成 單日沽448伙 (圖)
世宙買家心聲 (圖)
新西二手冰封 荃中嘉湖捧蛋 (圖)
港樓轉角系列:街坊嫌樓市未跌夠 (圖)
樓市近月價量齊跌 (圖)
入市YES or NO
學者:明年樓價或跌逾10%
大行睇衰 大孖沙不太淡
中證協急補鑊救A股 澄清非一刀切叫停收益互換 (圖)
三大被查券商澄清 不涉互換業務
多重磅數據公佈 大市勢反覆 (圖)
18港股通股票期貨今推出 (圖)
中銀國際:避險情緒升溫下的原油市場 (圖)
本報專訪:應付牛皮悶市 啤打ETF最Smart (圖)
倡發行商推ETF指數 助拓新產品
兩新股接力 天寶3232元入場
國泰民事訴訟3474萬和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