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火
今年是聶華苓九十歲大壽。
聶華苓是美國「愛荷華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 The University of Iowa) 創辦人。
自一九六七年創辦以迄,近半個世紀,這個組織先後邀請了一千五百多位世界各地作家。
其中中國作家佔了十分之一,約一百五十人。
我策劃了一個「聶華苓特輯」,以作慶祝。
事先我與聶華苓商量,因篇幅有限,如公開徵稿,十個特輯的篇幅都不夠容納。
最好由她點名她屬意的華人作家來寫。
後來聶華苓寫一個作者名單給我。
這些作家中,包括台灣的蔣勳、季季,香港的董啟章,內地的蘇童、遲子建、畢飛宇。
結果除了季季、畢飛宇外,其他作家很快便交稿。
後來,二零一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訪問了我的家鄉泉州。因為他也參加過IWP,我與他通了電話,讓他寫一篇有關聶華苓文章,他很快便來了稿。
特輯前面有一個專訪。
這是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聶華苓獲愛荷華大學頒授「國際影響力大獎」(International Impact Award),我從香港跑去美國祝賀她,其間對她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採訪。
聶華苓在採訪時,談到她的獲獎時,說道:
「老實講,我已經退休。我一九八八年就已經退休了,至今已退休二十四年了。我退了以後就自己寫作,自己看書。我並沒有想過會獲得什麼獎的,當然我也有獲得過其他的獎項。在二零零八年,我得過獎,也是個影響獎,是The Iowa Women's Hall of Fame(愛荷華州婦女傑出獎)的貢獻獎;還有一個愛荷華州的州獎。去年,我也獲得了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頒的終身成就獎。今年一月份,我又得到了『全球華文文學特別星雲獎』。」
聶華苓對華文文學貢獻至巨至偉。
她把中國作家引入世界文壇。
一九七七年,她是第一個讓海峽兩岸作家經過半世紀的政治阻隔,在愛荷華首次見面的。
聶華苓在採訪時,侃侃談到這次海峽兩岸作家零的突破的經過-
Paul早起在家裡看報,當年我們訂了《紐約時報》,我醒來得比較晚,Paul說Tell you a wonderful news(告訴你一個了不起的消息),中美已開始建交。我說This is the best news I've ever heard, let's have Chinese writers(這是我從來未聽到過的最好的消息,讓我們邀請中國作家到來),就開始請中國作家了。」
Paul,即是Paul Engle,保羅.安格爾,美國著名詩人,也是愛荷華大學作坊的主任。
在夫婿Paul的支持之下,聶華苓策劃了一個《中國周末》,讓內地、台灣作家在美國中西部這個愛荷華小鎮見面。
聶華苓回憶道:
《中國周末》是轟動的,連《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來採訪。這個跟中美建交有關係的,不僅僅是人文文學藝術,在美國大學所有科目,我們是第一個有兩岸三地的代表參與的活動,所以才轟動嘛!(《說聶華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