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有不少人自畫「停車位」自用。 中新社
王大慶
停車難是個老問題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乘廠車去上海辦事,事情辦完便去外灘看風景,可到了外灘卻沒地方停車,沒辦法,只好將車折回,沿途邊行駛邊問人,問了好幾個人,才將車安頓在一個離外灘很遠、說不出地名的小停車場,然後和司機步行七八里路重回外灘,真是折騰。早知上海景點停車難,就乘公交了。
時至現在,上海景點雖然增擴了停車場,但停車難的狀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日趨嚴重。今年五一期間開私家車去上海遊玩的內侄回來說,各大景點停車位都是爆滿,無奈地他們去崇明東平森林公園,想那兒停車會好些,可情況也一樣不容樂觀。當時是上午9點多,可崇明東平森林公園的停車場已無一車位,情急之下,只好原車返回,將車停到公路上。
其實,停車難何止是上海,中國各大中小城市都差不多,愈是旅遊旺季,停車就愈難。這從小長假、黃金周電視上報道的各城市景點人流如織、車輛如麻的畫面便可見一斑。
景點停車難雖然是個問題,但通過錯開旅遊旺季,避開高峰時間、附近公路邊暫停等措施還可以將就。現在各地面臨的停車難又進一步升級,不僅是景點、公共場所等地方,還包括居民居住的小區。
五年前,我出差去蘇州時,順便去看望在工業園區工作的老友。晚上他下班後,特意開着私家車載我外出去兜風。剛開了不久,就見路道兩旁密密麻麻停滿了小汽車,足有五六百米長,我問老友:「是不是到了什麼旅遊夜景點?」他說:「不是。」我說:「那這些小汽車停在路旁幹什麼?」老友笑着說:「這些停車的主人都住在附近的小區,小區的停車位不夠放,只好停在外面路道旁。」老友表示,蘇州近年來私人小汽車購買力驚人,每年都以25%左右的速度遞增,每天都有六七百人上牌照,他所在的公司,90%的職員都有私人小汽車,未買小汽車的也都考了駕照,年底可望人人都有小汽車。這麼多的人買小汽車,難怪小區停車難了。
原以為一二線城市小汽車購買力強,我們這四線小城市決不會出現小區停車難的問題。事實卻不然,三年前,我們這裡還是很少有人購買小汽車的,但近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這個小縣城購買小汽車像發了瘋,只要是年輕人,剛有了工作不久,就攀比、擺譜買起小汽車。新小區現在一般都設置了地下車庫和地上車位,停車基本不會太難,難的是老小區。這些老小區大多是舊城改造、安置回遷戶建造的,當時沒有考慮預留小汽車車位。有外來車輛進小區,停車很方便,在樓下的路邊隨便停。時至今日,隨着購買小汽車的居民日益增多,路邊停放小汽車早已喊緊,尤其是節假日期間,整個小區內的大小路道都停滿了私家車,其他車輛只得繞道而行,而因停車堵塞交通引起爭吵的事件也不斷發生。有些人為了讓節假日回來探親的家人能在附近路道有個停車的地方,早早就出來察看地形,然後在選中的地段用自行車、電動車等設置障礙,並站在那裡警戒,讓其他車輛不得在此停靠,直至自己家人的小汽車停靠為止。
然這樣的小汽車停靠終究不是辦法,於是有小汽車的居民開始在公用綠化地建立自己的停車位。一般都是在晚間搞突擊,在自己車庫前的公共綠化園地裡挖掉樹木和花草,然後迅速澆灌混凝土,至清晨已大功告成。由於公共綠化地屬園林處管理,小區物管懶得找麻煩,而園林處也不願意惹這個麻煩,除非有人舉報才裝模作樣出來說幾句,但最後都不了了之。監管的不力使小區的公共綠化遭到嚴重破壞,東一塊停車位、西一塊停車位讓人看起來很不雅觀。於是乘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之契機,有關部門聯合執法,花大力氣將小區居民自建的水泥停車位統一剷除,並許諾將公共路道向綠化地擴展一米二左右,以緩解居民停車難。自建停車位的居民雖然受到損失,但迫於創建形勢,還能理解,何況上面即將統一建停車位。
可是創衛驗收合格後,有關部門遲遲不踐約,居民們失望之餘,又重蹈覆轍,將原來被剷除的水泥停車位灑上碎石瓜子片壓土,重新停車。而新購買小汽車的居民也跟着效仿,在綠化地新開闢的停車位不澆水泥,單灑碎石瓜子片,即使有關部門二次執法也少受損失。而城鄉結合部非農居民按統一格式自建的兩上兩下樓房的小區群,由於路道不寬,沒法停車,便向臨近居住的河道擴張,打起水泥樁,填土建造自家停車位,以至河面愈來愈窄。而有關方面也聽之任之,不想出來管閒事,以至生態遭到破壞。每當我看到小區綠化圃裡東鱗西爪、被分割成一塊塊的停車位;看到昔日風景優美的小河被兩岸居民填土,擴張成了一條小溝時,心裡很不是味。不是味之餘,很想有關部門出來管管,阻止私人亂建停車位的同時,統一規劃建造停車場和停車位,緩解小區居民的停車難。
誠然,停車難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因素造成的,它已成為中國一個普遍性的社會難題,但不能認為它是一個普遍性社會難題而拖之不理。在當前促進居民消費升級的政策下,更應把停車難這個老大難提到政府重要的議事日程,多管齊下,科學合理地增擴停車場地和停車設施,開發一切可停車的資源,如社區與轄地的學校、企業和機關等單位協商,利用這些單位晚間空置的場地開闢停車場錯時停車,並根據有關規定適當收費。如此,不僅可緩解小區停車難的狀況,還可增加一些就業崗位。與治理其他「城市病」一樣,解決停車難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然而,用句套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想辦法集全社會力量加以攻克,憑中國人的智慧,這一社會難題總會得到有效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