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秋
寫完稿,無事,動手煮一鍋糖水,順手剝了幾顆花生放進去。
花生是在樓下的水果店買的,薄薄的殼,飽滿的仁包着紅衣,煮熟了,嚼起來粉粉的,帶着一股紅泥花生特有的清香。
我喜歡吃花生。煮的、炒的、炸的、烤的、花生糖、花生酥、花生醬、花生糊......無一不喜。而喜歡吃花生的習慣則源於父親。小時候看父親喝酒,一碟花生、幾根青菜就能搖頭晃腦地品上半天。父親讓我多吃花生,說是「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
記憶中收花生的季節是在暑假。
那時隨着父親的工作調動在某山區小學就讀。暑假裡最快樂的事情除了看課外書外,就是跟着鄉裡的同學去摘野果吃,還有到地裡去撿花生。
已經收穫過的花生地,尚有許多被遺漏的花生躲藏在泥土裡。炎炎烈日下,一群孩子扛着小鋤頭,提着小籃子在地裡仔細地翻鋤,每個人都會有意料之中又意想不到的收穫。花生撿回家,母親幫忙曬乾後就用布袋仔細收藏起來,用作我平日的零食和父親的下酒菜。一個暑假下來,母親專門為我準備的布袋裡就裝進了十幾斤花生。
那會兒父母經常出差。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日子,老師就成了孩提的我全部的精神寄託,我無比地熱愛和依戀着老師,直到因為父親再次工作調動而離開。
離開的那天去向老師告別,老師正在教室上課,我把暑假撿的花生全部拿上,很吃力地抱着去送給老師。老師推讓半天,看到我臉上的淚,終是收下了。等老師接過花生後我轉身就跑,一路上忍不住難過,眼淚大滴大滴地掉落。
回想起來,那一顆顆從烈日下的土地裡撿回的花生,積攢成送給老師的離別禮物,大約最能表達一個孩子對老師童稚的崇拜吧。
有一段時間被寄養在鄉下的親戚家裡。
遠離父母寄人籬下的日子總是覺得很孤獨,於是省下零用錢來買了兩隻小兔子。每天都會很勤快地到處去找最鮮嫩的青草餵給小兔子吃,看着牠們漸漸地長大,和我親密相伴,就感覺自己沒有那麼孤單了。
親戚家還養了一隻大狗,和我也是好朋友,只是我去的時候牠已經很大了,總不如兩隻兔子和我親近。
親戚家也種花生。收穫時,花生是整株的拔回家裡,把根部成熟的果實摘下,花生藤則鋪在院子裡曬乾做柴火。像遺漏在地裡的花生一樣,花生藤上照樣有些「漏網之魚」,還有的是一些沒長花生仁的嫩嫩的花生殼,甜甜的,脆脆的,那是兔子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一天傍晚,我帶着兩隻兔子坐在花生藤裡,一邊把藤上的嫩花生摘給牠們吃,一邊給自己找點「漏網之魚」,剝開扔進嘴裡愜意地咀嚼。天黑下來,我才發現面前只剩下一隻兔子,另外一隻不知道跑哪兒去了,於是焦急地在院子裡到處尋找。
尋到屋後的橘樹下,發現大狗正在樹下啃着什麼,夜色中只看到牠的嘴角咬着一塊白晃晃的東西。看到我走過去,大狗的喉嚨裡發出了一種兇狠的嗚嗚的警告聲,嚇得我倒退了幾步,夜色裡模糊地看到牠好像在啃當時只有火車上才有的泡沫飯盒。因為急於找兔子,就扔下大狗走開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在橘樹下發現血跡和白色的兔毛,才悟到是大狗把我的兔子吃掉了。
後來大狗成了我唯一恨過的狗,因為在我吃着花生的時候,牠居然吃着我的兔子。
現在,花生還是我愛吃的零食。學會做菜以後,也學會了用花生來配菜,雜拌麵、酸辣粉、各種涼拌菜,多了幾顆油炸花生米,就增添了一種別樣的風味。
「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在這個很多「葷」都不能再吃的年代,花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