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民主黨內報名參選9月立法會選舉的初選已經截止,結果出乎意料,不但劉慧卿、何俊仁、單仲偕等老將宣佈不尋求連任,正式告別立法會,而且連黨內少壯派的「區羅柴集團」(區諾軒、羅健熙、柴文瀚)也未報名,令民主黨的出選名單除了幾名爭取連任的議員外,盡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二三流人物。民主黨的立會選舉部署主要有三個看點:一是為何劉慧卿突然決定棄選,之前卻未見端倪?二是為何在黨內鬥爭了多年,現在終於有機會出頭的「區羅柴集團」,最終放棄參選?三是民主黨經過這次「新老交替」,究竟走向何方?
黨內「改朝換代」 少壯派掌權
首先是63歲的劉慧卿,過去從未表示過會放棄立法會議席,亦未表示過要退出政壇。然而,她突然宣佈不爭取連任,如此倉促的決定顯然是在近期才作出的。近日民主黨內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就是副主席尹兆堅公開通過《明報》「要求」劉慧卿、何俊仁讓位。
尹兆堅早年由街工轉投民主黨,黨內實力並不強,加上是區選敗軍之將,有何底氣叫板劉慧卿?誰都知道,尹兆堅只是爛頭卒,他出來炮打劉慧卿,不過反映了民主黨內有一股勢力要求劉慧卿等人讓位給新一代,特別是其新界東議席要讓給林卓廷,而這股勢力很可能來自黨內的「主流派」。他們認為民主黨必須「新老交替」,而劉慧卿作為民主黨的標誌性人物,必須讓出議席才可顯示民主黨「求變」之心。以現時民主黨的實力,基本上只能做到五區保住一席,加上「超級區議會」的一至兩席已是極限,難以在一區派出兩隊。因此,「主流派」要劉慧卿讓出新界東議席,其實就是要她「全退」,之後再讓出黨主席。而這樣突然的全退,顯然是「卒然臨之」,並非劉計劃之內。可以說,劉慧卿的全退是勢力鬥爭的反映,「主流派」要求「更新」,清除舊人自然是第一步,儘管新人在各項能力都有所不及,但一樣可以上位,這就是民主黨的「大佬政治」。
進一步向激進靠攏 難逃泡沫化命運
然則,民主黨要推行「新老交替」,少壯派的「區羅柴集團」為什麼又集體不參選,不但不選「超級區議會」,甚至連港島的老巢議席都不要,白白讓給其他黨友?有人說是因為路線之爭,即「區羅柴集團」不滿民主黨路線,所以決定不選。這種說法說對了一半,他們不選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們的政治立場貼近激進派,擔心出選要背上民主黨溫和對話路線的「包袱」,在選舉時遭到激進派「同路人」的夾擊,有可能議席不保之餘,更影響將來的政途。二是他們現時的首要目標是取得民主黨黨主席之位,之後利用黨中央控制黨團,將民主黨全盤控制之後,就可以推民主黨走上激進對抗的路線,與激進派互相呼應。當民主黨轉激之後,將來他們參選就不怕被「同路人」夾擊,更可集中黨內資源為他們抬轎。所以,「區羅柴集團」不參加初選,既是路線之爭,更是利益之爭。始終,民主黨今屆立法會選舉形勢不利,況且他們年紀不大,橫豎已等了多年,為什麼不等最好的時機才出戰?
無疑,民主黨正進行一場全面的「新老交替」,過去民主黨也多次出現「交班」角力,但最終都以大分裂告終,遠如陳偉業、陶君行,近是范國威、陳竟明的「新民主同盟」。但這次由於有「主流派」大佬幕後操盤,將劉慧卿等逐個勸退,令這次「新老交替」可以較平穩進行。然而,經過這次交替之後,過去還認同溫和對話路線的大佬相繼退出領導層,而爭取連任的胡志偉、黃碧雲也是唯唯諾諾、能力有限之輩。在可見的將來,少壯派相信可以逐步控制民主黨,下一步就是羅健熙接任主席,再下一步就是大手修改黨綱,加入所謂「本土政綱」,在路線上更加激進和對抗。這樣的結果,只會引起更多中間選民的反感,令民主黨陷入兩面不是人的境地。如果少壯派掌權,民主黨恐怕難逃泡沫化的命運。
至於在立法會選舉排出「史上最弱」的佈陣,也等於向其他反對派政黨讓出「雙車炮」,尤其是在港島,以民主黨許智峯、莊榮輝之弱,保住一席也成疑問,間接幫了公民黨一把,令他們有機會取得兩席。而在其他區,民主黨的新人也難有優勢。固然,「新老交替」無錯,但如果丟棄了自身的路線優勢,與激進派鬥激鬥「本土」,又不考慮新人的水平如何,一味力推,粗暴換人,民主黨必將在選舉中付出沉重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