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人 資深評論員
反對派近日炒作高鐵「一地兩檢」問題挑起政爭。他們指「一地兩檢」違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甚至「為引入內地其他法律打開缺口」。特首梁振英表示,「一地兩檢」在外國也有先例,即使在國家之間實施,也未聞影響國家主權,因此在「一國」之內,「兩制」之間,當局有信心可以解決相關的法律問題。
反對派本質是宣揚「港獨」
反對派借題發揮,逢內地必反,那是人所共知的。最近立法會工務小組審議港珠澳大橋追加撥款時,也被反對派「突襲」通過中止待續,即時休會。雖然反對派花樣百出,無論是「去中國化」,「本土化」、「香港優先」、還是「城邦論」,概括起來只有兩個字─「港獨」。
有人認為,「港獨」思潮是回歸後,內地和香港的關係日益密切造成的負面效應。內地來港旅遊人數由2009年的不足2,000萬人次,增至2014年的4,218.68萬人次。截至2015年6月30日,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佔總市值超過60%。香港既受到內地發展的帶動,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內地遊客陋習的衝擊。於是,一股香港為先,去內地化的「本土主義」思潮開始蔓延。
然而,這種說法讓人忽視了真正的問題所在。內地生活習慣和核心企業的洗牌雖然會給香港帶來一定的衝擊,但大部分香港人都明白,兩地融合無可避免,何況利弊相權,香港仍是受益者。相反,最熱衷提倡「去中國化」的,並非普通百姓或商家,而是小部分心懷叵測的政客和思想激進的年輕人。「港獨」的根源不在內地,而是香港回歸後缺乏愛國教育,任由敵視中國政權的西方教育發酵,加上顏色革命搞手推波助瀾的惡果。
回歸以來,中央在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面表達了極大的誠意和尊重。可惜,一番好意卻讓反對派有機可乘。他們利用殖民管治遺毒對年輕一代進行洗腦教育,烙下西方民主等於普世價值、中國社會制度等於獨裁統治的烙印。此外,外國反華勢力聯同香港反對派,控制了香港的大部分輿論平台,對愛國人士進行拑制和恐嚇,以至回歸十八年來,愛國仍屬原罪,愛國教育難有立錐之地。
愛國教育不彰令人痛心
令人痛心的是,有關人士並沒有重視,反而放棄原則,以「和稀泥」的方式變相向反對派投降。面對反對派的挑釁,愛國陣營的對策竟是「保持中立,不要被反對派染紅」,潛台詞就是和中國內地劃清界線,免得為其所累而失去公信力,這令有熱血的愛國人士感到十分迷茫。回歸十多年,香港到底是誰家天下?正氣不彰,邪風太盛,反對派勢力才敢明目張膽提出「港獨」主張。
其實,香港大部分人是愛國的,中國近二十年來的進步也足以令港人動情。問題是,香港的大部分學校掌握在陳日君之流的手上,高等學府充滿了仇視祖國的洋奴,輿論平台也大多數被同情反對派的人所控制,連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電台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愛國教育又何來立錐之地呢?在這樣的土壤裡,香港只會有秦檜不會有岳飛,只會有李柱銘不會有鄧稼先,只會有黃之鋒而不會有雷鋒。年輕人只見貧窮中國遺留的陰暗面,只追隨西方民主的熒光踽踽而行,對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視而不見,國家的認同,民族的自尊,對他們來說竟無關重要,多麼令人感到心痛。
本來,「一國兩制」希望保留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生活習慣,讓香港人由殖民管治的順民無痛過渡成為真正的中國人。可惜,西方反華勢力的代理人,將「五十年不變」視作「五十年不管」,企圖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儘管中央政府信守承諾,但「五十年不變」的基因已變,若繼續下去,用不了五十年,香港必將成為西方霸權的新租界。當然,香港不過彈丸之地,無論發生什麼變化,都無損堂堂中華大國崛起。然而,香港已歷百年殖民管治之痛,好不容易才回歸祖國,我們是否忍心眼見她沉淪,是否忍心讓七百萬人再次變成沒有祖國的孤兒呢?
有中國心的香港人,有熱血的香港人,振作起來,救救香港,救救我們的下一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