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阿拉伯之春」 希望淪失望


2011年1月14日,北非國家突尼斯首都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大批民眾湧上街頭,最終迫使在位23年的獨裁統治者本.阿里下台,連串革命浪潮隨即席捲中東,掀起震驚全世界的「阿拉伯之春」。5年過去,細看當年爆發人民起義的國家,民主未見蹤影,極權政體仍然存在,內戰和暴力不止,「伊斯蘭國」(ISIS)等極端組織更不斷肆虐,當年滿載希望的「阿拉伯之春」,如今變成嚴酷的寒冬。

突尼斯的反民主運動,源於小商販布瓦吉吉不滿遭警察驅趕而自焚抗議,觸發民眾怒火,示威愈演愈烈,將統治者本.阿里攆走。民選政府上台後推動民主,由各派組成的「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協助國家過渡民主政制,去年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然而,突尼斯近年聖戰暴力頻生,外國遊客成為襲擊對象,令民主發展蒙上陰影。

埃利陷亂局 敘國墮深淵

相比突尼斯,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的命運更坎坷。埃及強人總統穆巴拉克倒台後,換上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但政局動盪不休,軍頭塞西最終發動政變推翻穆爾西,並大舉肅清穆爾西的支持者,民主步伐不進反退。利比亞的人民起義在北約支持下演變成武裝革命,推翻獨裁者卡扎菲,但至今政爭不斷,仍未能誕生統一全國的政府。

敘利亞在「阿拉伯之春」後更墮入深淵,反總統巴沙爾的示威演變成激烈內戰,造成生靈塗炭,至今多達26萬人死亡,數百萬民眾流離失所,被迫遠走他方,引發歐洲難民危機。敘國的亂局更讓ISIS乘機崛起,掠奪大量土地,並以此為為根據地,向歐洲等地發動血腥恐襲。

專家:民主不能一蹴而就

「阿拉伯之春」曾讓中東人民滿懷希望,期盼國家走向民主改善民生,如今卻事與願違。世界銀行副行長加尼姆指出,癥結所在是中東國家的民主發展不能一蹴而就,「一個沒有民主傳統、體制不健全的國家,能否在一夜間變成民主運作良好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國家,答案明顯是『不能』。」但若阿拉伯國家致力推動改善經濟及管治的政策,他對於能帶來正面改變仍感樂觀。

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家阿亞里稱,「阿拉伯之春」在歷史上堪比柏林圍牆倒下,大大改變地緣政治版圖,但目前仍未有清晰的解讀,「現在看來是在倒退的階段,但這將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

■法新社/《經濟學人》

相關新聞
67億「樹人」 邁向免費幼教 (圖)
45億推動創科產業騰飛
覓地升級工業 創造多元就業 (圖)
特首掌「一帶一路」督委會定策略 (圖)
和諧團結克難 各界共享繁榮 (圖)
2000億發展醫院 增5000病床 (圖)
公營房屋5年推9.7萬單位 (圖)
北大嶼山建經濟房屋走廊 (圖)
機管局港鐵建校助推物流業 (圖)
業界:陸客來不了 肚子吃不飽 (圖)
外遇學護 半日兩斬有婦之夫 (圖)
渣馬入旺 跑手賞街景 (圖)
馬會新春8000萬彩金迎猴 (圖)
內地上月出口回升超預期 (圖)
滬迪園6月開 年迎客兩千萬 (圖)
奧巴馬翻炒「改變」助選 (圖)
伊朗扣美2艇10水兵
「阿拉伯之春」 希望淪失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