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縱觀當下世界,最動盪最不安寧的地區屬中東。這裡有戰亂,有恐怖活動,有難民,有民族和宗教派系的衝突。在中國是否參加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恐怖組織的問題上,不少香港人都不贊成中國趟中東的渾水,認為最好不要介入中東的事務,既不要參加打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也不要往該地區投資。本來,中東就是美俄相爭的地區,中國雖有能源利益但沒必要第三者「插足」,尤其是該地區尚不穩定的時候。
然而,出乎一般人的意料,國家主席習近平選擇在今年首訪,而且一開步就走了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個重要的中東國家。此舉,當然令全球注目。如所周知,對於日理萬機的大國最高領導人而言,其任內不可能走遍世界每一個國家,因此出訪的每一個地方都是精挑細選,仔細研究討論後才選定,落實國家總體外交任務和戰略目標,尤其是年度首訪。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2013年首訪俄羅斯、2014年出席俄羅斯索契冬奧會、2015年出訪巴基斯坦,明顯是鞏固戰略夥伴的舉措。
主動開闢新戰線 分散美國再平衡壓力
筆者由此想到了南海問題。南海是當今中國在外交上最為吃緊的地方,美軍不但在戰略上重返亞太,將六成的軍力調往該地區,而且大有斬獲,在菲律賓獲得8個軍事基地;美軍還念念不忘再度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範圍之內,極度挑釁中國。另外,美國主導的不容中國制定經貿規則的TPP達成協議,剛贏得台灣「大選」的蔡英文迫不及待表態要加入。一些國際觀察家認為,美國重返亞太的軍事和經濟的兩條支柱基本成型。
此時此刻,習近平突然主動出擊中東,豈不是不再被動防禦,而是主動跳到外圍開闢新的戰線,將美國的壓力分散。奧巴馬執政8年,致力於「亞太再平衡」,那麼可否認定習近平走進中東是「習式亞太再平衡」呢?相信,國際智庫會有一番熱議,事實已有評論指習近平此舉,不是冒險而是實幹,是其「由被動應對向積極引導轉化」、「有所為有所不為」、「介入但不陷入」的外交新理念的體現。
是耶非耶?即使就眼前利益而言,中東處於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的腰部戰略位置,習近平走進中東,無疑是要親身打通這個關節點,並且即時帶來滾滾不斷的石油能源的收穫。那麼,習近平憑什麼能取得此收穫?
「一帶一路」始見成效
當今世界的國際關係就是利益關係,習近平此行帶去的各種援助超過550億美元,幾乎是日本在1979年至2007年期間向中國提供日圓貸款的一倍,這無疑是中東重建非常需要的及時雨。與其他國家的援助有根本不同的是,習近平一再聲明 ,只提供資金,不干涉內政。相信,當地的政治領袖以及普通百姓無比歡迎,他們可以非常放心地和中國做石油生意和其他基礎建設。事實上,北京在伊核談判中發揮了影響力,中國擔當國際調停員而不苛求政治回報,中東國家已有深刻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說,習近平走進中東也是中國伊核談判成果的繼續。
筆者認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戰略,不是空談,而是靠一個一個項目去落實。印尼、泰國等國的高鐵落實的落實,開工的開工;歐洲也有國家談了,「一帶一路」其實已初見成效。
直接的金錢援助,不干涉內政的政治原則,相信是習近平這次走進中東的利器。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出發前,北京播發《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這是中國政府制訂的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習近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演講,更體現其「文明互鑒」的理念。他說,中華文明與阿拉伯文明各成體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類發展進步所積澱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視中道平和、忠恕寬容、自我約束等價值觀念。我們應該開展文明對話,倡導包容互鑒,一起挖掘民族文化傳統中積極處世之道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
我們可以看到,習近平這次訪問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很注意在伊斯蘭各宗教派別的平衡,而不是像某些大國「撩是鬥非」。而他的核心思想是「文明的對話和合作」,而不是所謂的「文明衝突」,相信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和諧共榮是中東重生的基石,也是世界發展的基石。
|